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南交通大學(校園風光)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原名為工程力學系,創建於1958年,1996年在工程力學 [1]系、應用力學研究所和振動衝擊噪聲測試中心的基礎上進行重組,並改為應用力學與工程系,為學校二級教學科研管理單位。2008年更現名。

力學是工程科學與技術的重要基礎。西南交通大學是中國最早開展力學教育的高校之一,從1897年起就開設了多門工程專業中的力學課程,羅忠忱、茅以升、顧宜孫、范治綸、楊耀乾、高渠清、孫訓方、戴天民、沈志雲、黃安基等知名教授先後主講力學課程,渾厚發端、樸拙傳承,形成了學校「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育人傳統,為培養出以2位「兩彈一星」元勛、60餘位海內外院士和31位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為代表的30餘萬交大棟樑英才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培養了茅以升、黃萬里、林同炎、張維、劉恢先、陳能寬、姚桐斌、沈志雲、任輝啟、翟婉明、塗善東等一大批力學及相關領域的傑出校友。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2人,其中教授26名、副教授19名、高級工程師[2]4名,博士生導師19名,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近90%,有海外經歷教師比例近80%。有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5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人,四川省高層次人才9人,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名師1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3人,德國「洪堡學者」3人。

教學資源

學院歷來重視教育教學,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建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國家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四川省基礎與應用力學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擁有工科基礎力學、工程力學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和《工程力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也是全國首批上線的MOOC在線開放課程;《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工程力學教程》、《振動力學》、《彈性力學》、《非線性振動》、《隨機振動》、《運動穩定性》等教材被600餘所高校採用,特別是孫訓方教授主編的《材料力學》教材影響了幾代人並使用至今,曾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學院承擔了土木、機械材料、力學等24個專業的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等19門力學課程。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突出,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主持5項)、四川省教學成果獎10餘項,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獲得西南交通大學學生最高榮譽「竢實揚華獎章」。

科研成果

科學研究方面,學院建有應用力學與結構安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強度與振動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是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要支撐力量,形成了材料的破壞與結構安全評估、複雜條件下材料的本構關係、非線性動力學及穩定性理論、流固耦合動力學、計算力學、新型與交叉力學等特色研究方向,擁有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1個。近5年來,學院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55項,其中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28項、青年基金項目16項,主持省部級項目28項、橫向項目172項,科研總經費7200餘萬元;發表SCI收錄論文202篇,其中1位教授連續6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材料力學領域)。近年來,學院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2項、中國力學學會青年科技獎1項。

交流與合作

學院注重國際(境)交流與合作,與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美國普渡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等數十家世界著名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與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美國西北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與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日本千葉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進行拔尖創新人才短期訪問交流等,留學、遊學、訪學項目涵蓋全部年級。

視頻

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校園風光:西南交通大學無人機拍攝
西南交通大學2018本科生開學典禮新生代表發言

參考文獻

  1. 專業介紹 | 工程力學 ,搜狐,2019-05-22
  2. 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定條件!,搜狐,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