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昌市河西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昌市河西中學 (河西中學)地處西昌市佑君鎮文化路37號,其前身為西鹽聯立河西初級中學,由於地處安寧河西岸的西昌鹽源兩縣毗連各鄉高小畢業生,進鹽源縣城深造遠在三百里外,赴西昌縣城亦有一日路程。

雨季因安寧河阻隔入學不方便,因而失學者竟達90%以上,1945年經地方人士商議,推選何際虞、許鶴生、謝若山等22人組成西鹽聯立初級中學籌備委員會,校址設於香城鎮南華宮內(即現今的佑君中心校高級部)。經省政府批准,1946年2月正式招生,3月3日正式開學行課,逐年增班,成為三個班的三年制初級中學。辦學經費來源:徵集各廟會租米300籮 作學校基金;並向富房買業者照買價募捐3%;市場屠宰戶募捐及省政府補助經費;如尚不足可召集區內紳士籌集。

學校歷史

1952年8月,由於西昌縣境內幾所農村初級中學校舍破舊,設備簡陋,學生少等情況,經西昌專員公署報省人民政府批准,河西初級中學屬暫時停招學生中的一所,校舍移交給河西小學。1958年6月,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實行向工農子弟開門辦學的方針,西昌專員公署和西昌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根據人口和生源情況,在鹽中區恢復河西初級中學,從1958年秋季開始招生,校址選在河西街新場口,將舊廟明王宮、三義宮、川主廟改建為西昌縣河西初級中學,年招三個初中班,逐年增班成為三年制的初級中學。1976年秋季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改為一所完中,並改名為西昌縣河西中學,年招兩個高中班。1982年秋季停招高中生。1986年撤縣並市後改名為西昌市河西中學。1988年秋季開始每年招農職業高中班。1992年將農職高班合併給西昌市二職中。1997年秋季開始為民族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逐年給磨盤鄉增收一個民族初中班。

學校實力

學校現有17個初中班,其中包括3個彝族班,共有學生950多人,其中有彝族學生120多人,有正式教職工71人,中學高級教師2人,中學一級教師26人,中學二級教師39人,高級技工3人,具備大專以上文憑共66人,有部分教師正在努力即將達到應具備的本科學歷。1976年建立中共河西中學支部,至今有正式黨員20人,1976年建立共青團河西中學總支委員會,1984年改為共青團河西中學委員會,現共有教職工、學生支部共11個,共青團員130多人。

學校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14724m2,校舍由三座古廟改建而成,舊房、危房多。1987年3月,鹽中區委區公所召集各公社領導協商後全區共集資6萬元,教育局同意出資5萬元修建教學樓,此工程由寧遠建築公司承建於1987年8月動工,1988年9月交付使用,共建一樓一底磚混結構教學樓745m2,拆除明王宮古廟危房410m2。1989年12月鹽中區委區公所召集全區各公社領導協商集資5萬元修建教師宿舍,教育局同意差額由教育局出,此工程由林文才修建,拆除川廟危房300m2,修建兩樓一底磚混結構教師宿舍樓656.5m2,共用資金129987.00元,1990年3月動工,9月交付使用。

1992年3月鹽中區委區公所召集各公社領導協商集資6萬元,剩餘款項教育局同意付,拆除土木結構危房366m2,修建一樓一底磚混結構教學樓721.7m2,實驗樓286.8m2,由鹽中區建築隊承建,1992年8月動工,1993年3月投入使用,共用資金137667.90元。1996年3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西昌市教育局和佑君鎮政府共同協商,由佑君鎮政府集資24萬元(在佑君鎮政府收的地方教育附加費中支出),剩餘款項由教育局付,將三義宮古廟全部拆除,修建兩樓一底磚混結構學生宿舍及辦公樓1085m2,共用資金44萬元,此工程由西昌市教建司修建,5月動工,9月交付使用。由於中央文件停止在農村徵收地方教育附加費,佑君鎮政府在往年徵收的地方教育附加費中只付了12萬元,其餘部分均由教育局付出。

由於我校是由古廟改建而成,2003年3月,經上級有關部門鑑定我校有D級危房1100多平方米。2005年10月學校在王體奎校長領導的新班子決定動員全校教職工每人藉資1萬元以上,11月止共藉資60萬元,報請教育局同意修建學生公寓樓1200m2,此工程由四川航天置業建築公司承建,於2006年3月動工,8月底竣工,竣工後結算共用資金121萬元,經物價局審核後同意每期每生收取住校費200元還借款和超出部分工程款。2006年9月,未來改變化糞池水外流造成環境污染,我校和州能源辦解決污染問題,修建100m3沼氣池,於10月1日動工,11月使用,共用資金3.2萬元徹底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2003年,川廟學生住房定為D級危房後,教職工住危房或借房子住,無一學生住在危房內,市政府領導多次視察,於2006年7月9日,由西昌市張邛林市長帶隊到河西中學現場辦公決定,將河西中學川廟危房全部拆除,由市政府出資20萬元,辦理建房的相關費用也由市政府出,市教育局出資20萬元,佑君鎮政府出資10萬元,給河西中學教職工住戶藉資30萬元,籌建教師住宅樓1300m2,此工程由四川航天置業建築公司承建,預計2007年年底交付使用。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於2006年將學校的舊房、危房已全部拆除,至2007年止已修建磚混結構的教學樓、中心實驗室[1]、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教師住宅樓共計7346m2,教學設備設施齊全。

學校發展

1962年底,郭亦錦同志任河西中學副校長主持工作,和河西公社黨委研究協商後,將紅毛山一片荒山150畝給河西中學作為農場,河西中學給河西公社一大隊300元作補償。在郭亦錦校長的帶領下,全校師生員工通過1963-1965年的辛勤勞動修建了四個教室,三間寢室,兩個保管室,一個畜圈,飼養了兩頭水牛,二十多頭黃牛,農場全部種上了新疆葡萄、桃子、石榴等果樹。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無人管理,水牛被賣掉,黃牛被學生造反派宰殺吃了,土地、果樹被當地的幾個生產隊瓜分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學校多次協商但再也收不回來了。1974年,學校再次向河西公社黨委反映農場一事,公社黨委將丁佑君烈士陵園後邊的河灘13畝劃給學校,學校改造後種植桑樹。1998年7月被洪水沖毀,現只剩6.4畝。

學校先後被評為市文明單位、州先進教工之家、州衛生先進單位、市常規管理合格學校,被列為涼山州首先辦好的三十所初中之一,被列為西昌市優質生源基地5所中的一所。現代遠程教育[2]工程由二模式升級為三模式,使校園更具有現代化氣息。學校校風嚴謹、教風純正、學風濃厚,在全市教學質量檢測中一直名列前茅,在體育競賽中,中長跑項目為學校的傳統項目,在縣(市)州和省級的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為校市州爭得榮譽。

視頻

西昌市河西中學 相關視頻

西昌恰同學少年(G組)-西昌市第一初級中學
《成為你自己》西昌市第七中學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