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陵峽口夷陵樓(彭明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陵峽口夷陵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西陵峽口夷陵樓》中國當代作家彭明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西陵峽口夷陵樓

—— 一份遲到的報告

位於長江西陵峽畔的夷陵樓,於2011年告竣,2014年元月正式對外開放。千古夷陵,平添新景。如今,每當我登臨主樓頂層,感受她的視野,眺望江流青山,遙視簇團高樓,俯瞰絡繹遊人之時,作為斯樓建設的親歷者、文化裝飾的策劃者,總對為其付出過的人頓生敬意,她橫空出世的軌跡也立刻鮮活起來。

膽大妄為的高樓夢想

改革家張新讓曾說:「只有膽大妄為,才能大有作為」。

說到夷陵樓,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原長江市場總經理王恩軍。是他,憑着膽識和魄力,殫精竭慮,使一座輻射渝東鄂西的現代商城——曾被譽為湖北的義烏,宜昌的漢正街長江市場,在一片山坡上崛起。也是他,將在長江市場中心的制高點上建樓的夢想,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2006年春的一個上午,他約我去看一個地方。當我們爬上一個小山頭時,他指着四周,說出了他心中的夢想:「您看,站在這裡,黃柏河與小溪塔畫出一個巨大的太極圖,我們腳下正在太極圖陽極魚眼之上,東接小溪塔,西望大三峽,南對宜昌城,北靠神龍架,真是塊風水寶地!我想在這裡建棟觀景樓,白天可憑欄觀景,晚上可登樓賞月,請您幫我取個名兒。」他的設想,牽動了我的神經,引起我的興趣。但轉念一想,建樓談何容易。早在上世紀80年代,政府城建部門就規劃建塔,並在森林公園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我們都在現場捐了款,後來卻不了了之。可王恩軍眼中閃爍的光芒,又讓我讀出了他的信心無比,就說:「好吧,我先找幾個文人給你想想樓名。」

我很快約請了區內的郭定菊、黃世堂、袁國新、楊建章、傅高文、周士華等相關文化專家,在區文體局會議室開了個小範圍的討論會。當我說出王恩軍要建樓的想法後,會場頓時活躍起來,大家十分欣賞王總的計劃。有人說:「小溪塔,沒有塔,王總說出了我們心裡話」。於是,會上重點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建樓還是建塔?二是建樓建塔取個什麼名兒?第一個問題很快達成一致,主張建樓不建塔。理由是:盛世建樓,亂世建塔,當今建塔,意思不大。但關於樓名兒,卻爭議很大,提出了「覽月」、「碧波」、「望峽」、「峽州」、「西陵」、「西楚」、「東湖」、「至喜」、「夷陵」等多個。一番爭論後,前8個均被排除,一致認為「夷陵樓」為最佳。依據是:《史記》載楚頃襄王(公元前278年)秦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便見於史。《夷陵縣誌》載:江水至此而夷,高山至此而陵,故稱「夷陵」,可謂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取名「夷陵樓」,既是對古夷陵的歷史延續,又與縣改區後的區名相同,且響亮大氣。

夷陵樓的興建很快啟動,出資方為長江市場。

經城建部門介紹,2007年3月,王恩軍請來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金文成先生,負責圖紙設計。洽談會上,王恩軍從民俗和傳統出發,提出夷陵樓概念性要求:主樓7層,高36米,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圖紙必須趕在6月底交於甲方,通過專家評審,7月正式動工。3個月時間,金院長感到太急,但他早已聽說王總是個急性子,工作風格是說一不二,還是笑着答應了,並迅速帶領團隊,往返於武漢、宜昌兩地,查找地圖,踏堪現場,加班加點設計。

設計過程中,新問題出現了。設計方認為,夷陵樓坐北朝南,面對錦江東路,從入口到主樓高差30多米,須依山就勢,經過五級台階方能到達主樓。在第四、五級台階分設兩個大院,與主樓融為一體,形成一個較大規模的建築群。這就意為着規模和投資要翻倍增加,施工難度加大。「請師師為主」,在設計的科學性和地理位置的客觀性面前,經過慎重考慮,王恩軍同意了設計方的意見:由單棟主樓擴大為建築群。

三個月後,金院長如期完成了夷陵樓的設計。王恩軍及時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並通過評審。夷陵樓設計總占地面積10000平米,建築面積7000平米,由主樓、裙樓組成上下兩個大院。整體建築為江南民間風格,清靈俊秀,獨具神韻。建築材料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主樓高大雄偉,飛檐7層。金色攢尖樓頂造型為象徵生命的「陽器」。樓面配以寶石藍亞光瓦,雕花門窗,大樓基座及5級台階均為漢白玉石欄杆。

2007年7月18日上午10時,王恩軍的夢想開啟,夷陵樓正式動工興建。工程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全面鋪開,速度很快,10月底,主樓完工,裙樓框架形成。

穿越時空的文化創意

工地上建設如火如荼,王恩軍心裡燃着一團火,他及時找來區里幾位文化專家,拿出了主樓文化裝飾初步方案,提請權威部門認可後實施。

2007年11月5日,夷陵區委召開常委會議,決定加強領導,支持夷陵樓工程建設。具體措施有:一是由區委、政府兩辦發出《關於夷陵樓文化裝飾設計施工有關意見函》,表示「原則同意主樓文化設計方案」,要求「將夷陵樓精心打造成當代文化名樓,與旅遊服務配套,為推動夷陵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二是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正副主任委員,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夷陵樓文化裝飾委員會」,擬請一批資深文化專家為顧問,任命我為總策劃,成立專班,倒排時間,抓緊實施。

有了尚方寶劍,文化創意工作有序進行。首先是聘請顧問專家,他們是:從夷陵走出去的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原《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高級編輯李緒萱,省人大常委、省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委員會副主任、原省社科院黨組書記、國貼專家劉宗發,原宜昌市副市長、著名作家符利民,原宜昌市文聯副主席、國貼專家王作棟,著名奇趣詩人姜祚正等。同時,約請區內黃世堂、袁國新、楊建章、高新章、劉愛國、周士華相關文化專家組成工作專班。

對於文化裝飾,王恩軍也是拿在手上,他決定組織專家走出去學習、考察江南三大名樓。動身前,他召開了專家座談會,提出考察方案,並對《夷陵樓賦》的創作者提出超高要求,他說:「賦中最好能出現《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樣的佳句,能表達《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樣的情懷。」大家以驚嘆的目光,望着這位口稱不懂文化,卻又張口經典的企業家,不得不打心裡佩服了。

2008年4月3日,我和副總佘宏林,陪同符利民、姜祚正、袁國新、高新章專赴武漢、江西和湖南,考察了江南三大名樓,實地感受了這些中華建築和文化史上的經典名作。大家不僅從感性和理性上升華了對三大名樓博大精深文化內涵的認同,更為重要的是為夷陵樓文化創意拓寬了思路,找到了重點。一致認為:始建於公元223年的黃鶴樓,是因唐代詩人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浪漫而名揚天下;岳陽樓在1700多年中重建30餘次,面貌不改,是因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而令人神往;始建於公元653年的滕王閣,重建29次,是因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綺麗而百代流芳。文化,是樓閣之魂,樓閣,因文化而名。

考察歸來,王恩軍認真聽取專家意見,作出兩大決策:一是推翻最初的主樓文化設計:即「地靈人傑」、「物華天寶」、「故鄉之戀」、「特色文藝節目展示」板塊構思,刪除「建國以來歷任宜昌縣、夷陵區首長名錄」等內容。認為這些內容難以支撐起夷陵厚重的歷史文化,又因主樓各層空間面積有限而難於施展。二是採納我提出的「歷史夷陵」、「文化夷陵」、「魅力夷陵」三大版塊的文化創意。

接下來,由袁國新先生負責撰稿的文本通過專家評審,由高新章先生負責圖紙設計的「夷陵樓整體文化「裝飾工作緊鑼密鼓、全面鋪開。

歷史夷陵。主樓地下室400多平米,展出地質遺產與文物。介紹夷陵得天獨厚的地質地理優勢:擁有8億年前開始形成的黃牛岩山峰、五億年前地球最佳剖面保護區和黃花、分鄉兩處「金釘子」剖面。展示從中堡島一帶出土的4萬餘件文物的代表作,以自新石器時代中後期至明清時期的豐富的文化層,構成一部完整的「中國地下通史」,證明從戰國時期至今,夷陵一直是長江中游的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引導人們認識夷陵的本源,從而穿透物象、穿越歷史,親近遠古。為充實展品,王恩軍籌款並帶隊赴省博物館和襄陽博物館,複製出土於夷陵的文物60多件。

文化夷陵。用七層主樓,展出歷代名人詠夷陵。刻制有史書記載,足及夷陵,留下墨跡,並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名人們吟詠夷陵的代表作。依次是:一至二樓為「文宗縣令」,展示人物為公元1036年因「越職上書言事」,貶為夷陵縣令的一代文宗歐陽修;三樓為「楚漢賢良」,請入屈原、司馬遷、諸葛亮、郭璞、庾信五位;四樓為「大唐俊傑」,請入陳子昂、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陸羽、枊宗元、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十位;五樓為「兩宋儒雅」,請入司馬光、蘇軾、黃庭堅、范成大、王十朋、陸游、劉克莊七位;六樓為「明清風韻」,取宋廉、楊慎、王篆、宋應星、文安之、王士禎、張向陶、張之洞八位;七樓為「現代韶光」,將孫中山、毛澤東、馮玉祥、李四光、郭沫若、葉聖陶、陳毅等七大偉人請入頂層。各樓層人物及配景由三峽大學美術教授周傳發先生創作,數碼雕刻成大型壁畫,配以古銅色PVC版,古香古色,優雅大氣。

魅力夷陵。即夷陵風物史話。

神話傳說館:介紹流傳於夷陵的「黃牛開峽」,「法官放泉」,「嫘祖養蠶」,「觀音送塔」四大神話傳說。

物華天寶館:突出現代夷陵的丘陵橘園,高山茶鄉,礦山新貌,酒城風光。

傑出人物館:介紹28位夷陵歷史文化名人,他們是:文宗縣令歐陽修,晉代學者郭璞、醫學家葛洪、文學家袁崧,南北朝思想家范縝,唐代高僧神秀,明代刑部尚書趙勉、吏部侍郎王篆、翰林院檢討雷思霈、光祿大夫文安之,清代史學家王定安、東湖知縣林有席、五任南陽知府顧嘉蘅,抗戰詩人全敬存,辛亥志士陳裕時、高桐崗、現當代圖書館學宗師沈祖榮、醫學博士劉先登、核物理學宗師朱光亞、教育家沈剛伯、華人作家聶華苓、考古專家馮漢驥、核聚變專家潘垣、醫學家盧世壁、測繪專家孫伯年、爆破專家周家漢、著名書畫評論家李緒萱、中國民間故事家劉德芳。肖像素描由三峽高中美術教師陳新創繪。

經典詩畫館:以國畫藝術形態的「詩配畫」,展示皮日修(唐)《峽中嘗茶》,歐陽修(宋)《戲答元珍》、《至喜亭記》,何師心(宋)《滿江紅》等多幅與夷陵相關的有代表性的詩畫佳作,由宜昌市著名畫家肖俊植先生創作。

戰史述要館:記錄發生於夷陵的重大戰役,陳列《晉破東吳橫江鐵鏈》、《陳隨夷陵之戰》、《石牌保衛戰》等七副大型圖畫,由畫家江曉鄂素描數碼創作。

民藝瑰寶館:展示夷陵的故事之鄉下堡坪、民歌之鄉霧渡河、民樂之鄉樟村坪、民間舞蹈之鄉太平溪、民間版畫之鄉小溪塔、民間薅草鑼鼓之鄉分鄉、民間絲竹樂之鄉鴉鵲嶺、民間高蹺舞龍舞獅之鄉龍泉8個國家、省級民間藝術之鄉各自的藝術特色。

水電之都館:展示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視察三峽的珍貴史料和照片,表明夷陵是幾代偉人圓夢之地。

獨具匠心的四大石刻

參觀夷陵樓,從入口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大石刻。

上行52步(寓52周為一年之意),登上第一平台,見一塊50平方的大型黑色花崗岩石刻,上書當代著名書法家李鐸先生題寫的「夷陵樓」三個金色大字。其勢古拙沉雄、蒼勁挺立、雍容大氣、舒展流暢、瀟灑自如,平淡樸素中見俊美,端莊凝重中顯功力,可謂鎮樓之寶。

上到第二級平台,一幅大氣磅礴的巨幅石刻壁畫「夷陵勝景」迎面而來。石刻由王恩軍創意,畫家肖俊植先生創作,高新章先生製作,重點繪製出與夷陵樓相連的小溪塔城區,黃柏河大橋,三游洞至喜亭,西陵長江大橋,三峽大壩,黃牛岩,黃陵廟,三峽大瀑布和橘都茶鄉等山川風物。

登山第三級平台,來到大樓下院,又一巨幅石刻屏風「百福圖」橫立園中。正面刻有蘊含「福」、「壽」之意的百隻蝙蝠,大小錯落有致,令人眼花繚亂,遊人在短時間內很難數出100隻,不多即少。背面刻有不同書體的100個「福」字。繞行石屏,數百「蝠」,賞百「福」,別有一番情趣。

穿過百福園,順下院左右兩條長廊,踏上轉角樓梯,來到上院,一方大型石刻《夷陵樓賦》斜臥主樓右側。該賦由符利民先生創作,著名書法家鄒嘉璽先生魏體書寫,珠聯璧合,蕭灑大氣。序首為「峽州故地,西楚新區,有樓翼然,號曰夷陵」,點出樓名、地理位置及大樓雄姿;再寫「地靈仰人傑,樓崇倚人重」,介紹文宗歐陽修、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諸大家巨子,跨代聚首於茲為歷史之佳話,鄉邦之殊榮,繼寫遊客登樓可眺三峽,觀大壩,啜名酒,品佳茗,聽民歌,賞書法,率性潑彩,激情飛揚;轉而「予登斯樓,觀白雲蒼狗,思盈虛消長之律;閱滄海桑田,探盛衰成敗之由」,感慨寄情,頌夷陵兒女建樓之功;卒章「祈後來者薪火相傳,斯文益彰,以期比肩黃鶴,牽手岳陽,並美滕王也」,表達未來之期待。讀之,思接古今,心潮澎湃。

彰顯魅力的匾額楹聯

樓內懸掛的匾額楹聯,堪稱夷陵樓文化的點睛之筆。

大樓正門懸掛的「江關名勝」,為當代著名教育家、學者、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歐陽先生因年事已高,視力不好,已對外封筆。為得此寶,,王恩軍懇請夷陵區政府於2011年5月12日專門致函,恭請歐陽先生題寫匾額。歐陽先生得知夷陵區為紀念文宗縣令歐陽修,欣然執筆。後由我陪同歐陽中石書法班研究生、三峽大學教授周德聰先生專程赴京取回,實屬得之不易。觀「江關名勝」,如見先生其人,格調清新高雅,沉着端莊,俊朗而又飄逸,古樸而又華美。下院正門匾額「峽江晚雲」,為我國著名書畫、篆刻家林鍇先生題寫,林鍇先生將篆刻刀功溶入書法,刀鑿斧劈、蒼勁有力,無人能及。主樓正面懸掛李鐸先生題寫的「夷陵樓」大匾。東面匾額「同慶」為已故當代書法泰斗沙孟海先生題寫。沙老書體,老蔓盤紆,踔厲風發,勢迅氣疾,一氣呵成,極富個性,觀之,恢弘大氣,強烈凝重,深厚自然之韻味撲面,可謂國寶。西面匾額「望峽」二字,為已故著名書畫家吳作人先生題寫。五位大師墨寶齊聚,增加了夷陵樓文化的厚重和含金量。鮮為人知的是,後四幅精品均為李緒萱先生登門求得後,慨贈於夷陵樓,以表家鄉情懷。

樓內首期掛出的16副楹聯,由宜昌市詩詞楹聯專家們創作,省市一批著名書法家書寫。樓門首聯為:「有天可接樓對巫山峰十二;得地獨鍾峽開巴楚景三千」,著名詩詞學家姜祚正先生撰聯,周德聰先生書寫。移步前行,是一幅專為夷陵樓量身製作的高五米有餘的「夷陵史話聯」,姜祚正先生創作,著名書法家向愛東先生書寫。此聯有三大創新。一創當代第一長聯。上下聯共238字,比號稱「天下第一長聯」、掛於雲南昆明湖大觀樓正門、清時雲南人孫髯翁撰寫的180字的長聯,還多58字。二創聯中有聯。聯中藏自對聯十二幅,互對聯十八幅,對仗極工,形式獨特。三創夷陵首幅史話對聯。作者穿越歷史,以時間為序,敘寫夷陵的文化和軍事史,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上聯「得山川靈氣,歷來墨客寄情鄉......」,寫千古夷陵厚重的歷史文化,盛讚從這裡走出去的屈原等十四位名人,下聯「扼鄂渝咽喉,自古兵家必爭地......」,述史上發生於夷陵的十二次重大戰事,點評舜帝等一批軍事人物。上聯末勸從政者能以德治國,造福於民;下聯尾警示後之用兵者,慎用兵權,安邦定國。觀此聯者,無不嘆為觀止。

跨進中院門廳,又一佳聯吸引遊人:「登此樓青山滿目思千秋功業前人未必識高下;臨斯閣春水盈江數萬古風流後世憑誰定是非」,其寓意深遠,哲理深邃。為夷陵遊子、曾任《工人日報》總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的張宏遵先生創作。

16幅大型楹聯製作,初定方案為用傳統工藝製作,即用木料刻制。後來,王恩軍獨具慧眼,提出用不鏽鋼板仿木製作,理由是經久耐用,不用經常維修。此法通過化學藥劑腐蝕刻字,黑底金字,入鋼三分,結實且不易變形褪色,效果極佳。

石刻、匾額、楹聯的設計製作,均出自於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著名美術平面設計師高新章先生之手。

功在千秋的盛世奇觀

地因樓壯,樓使地靈。千古夷陵,歷史悠久,山川形勝,人傑地靈,惜古今建築,有塔有閣,有堂有台,唯缺一樓。

晉人郭璞居夷陵注《爾雅》時,築有「爾雅台」,還策劃建造了「天然塔」,成了當今宜昌城的地標;宋代文宗縣令歐陽修治夷陵時,太守朱慶基為其修了「至喜堂」,歐陽公為此著有《彝陵縣至喜堂記》,之後,歐陽公又建「絳雪堂」,歷代多有重修,存記膾炙人口;朱慶基修「至喜亭」,歐陽公為之作《峽州至喜亭記》,流傳至今,此亭於1983年,此亭移至三游洞;上世紀九十年代,宜昌江邊聳起了鎮江閣,其前身是康熙三十八年修建的楊泗廟。

亭台樓閣是最重要的地理標誌,也是文化精神的高度濃縮,還是整合當地文化成果的最佳平台。然而,查遍夷陵史志,不見有任何關於建樓的文字,不能不說是一缺憾。夷陵樓的誕生,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該樓規模宏大,氣勢非凡。總投資達5800萬元的夷陵樓,主樓巍峨高聳;裙樓分上下兩院,錯落對稱。登樓四望,俯黃柏,眺長江,千山萬壑,高樓廣廈,盡收眼底,為夷陵攬勝之佳境。

更令人心儀的是,它融山水風物和文化精粹為一體,集歷史風貌與當代盛況於一身。觀其外,楹聯匾額,名家名作匯聚;探其里,迴廊曲徑,處處綠樹掩映。京漢宜三地專家攜手創意,江南園林為體,文化展示為魂。夷陵千年的文化沉澱薈萃於此,神話傳說、文化名流、民藝瑰寶、民風民俗,陳設琳琅滿目,盡顯人文底蘊,有接古承今,勵志寄情之功。

夷陵一樓,宜昌一志。夷陵樓已成為夷陵新的地標,為宜昌又添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更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瓊樓昭百世,功德耀千秋。有知情者說:「沒有王恩軍的膽大妄為,就沒有夷陵樓」。我卻要說:王恩軍之「膽大妄為」,實為敢於逐夢;王恩軍之美夢成真,在於恰逢盛世

2018年,夷陵人再接再厲,又一座巍峨高樓在小溪塔森林公園山頂落成,名曰「至喜樓」,兩樓一南一北,白晝隔河守望,夜晚霓虹閃爍,如美眉之雙眸,含生命靈動,為新城添靈秀。[1]

作者簡介

彭明吉,宜昌夷陵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民間故事研究專家,文化策劃專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