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龍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觀龍樓
圖片來自epochtimes

觀龍樓英語:Kwun Lung Lau)是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甲類資助屋苑,是最後一個受政府資助興建的資助房屋計劃。觀龍樓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龍華街20號,在1968年落成。E至G座則於2000年拆卸,並於2008年重建完成為觀龍樓第1及2座。

歷史

觀龍樓由司徒惠(Szeto Wai,CBE,1913-1991)及Michael Payne(房協建築師)合作設計,他因此項目獲頒發奧克蘭建築協會建築設計獎[1]。觀龍樓建立在陡峭的山坡上,原來共有7座20層高的長型樓宇組成,共2,073個單位,人口接近13,000人。由於缺乏平坦空間,公共設施如社區中心、居民委員會辦公室、圖書室、幼稚園、運動場等被安排設於各樓宇的屋頂。被安置入住的主要是受「市區改善計劃」影響包括第一街第二街的原舊樓居民和中環街市結志街卑利街的重建影響居民。

1987年,時任港督衞奕信爵士伉儷曾到訪本邨。

重建工程說明

房協於2000年策劃重建觀龍樓,重建作甲類資助房屋及住宅發售計劃的綜合性屋苑,後來為配合政府停售居屋措施,所以改為採取重建第一期和復修第二期的混合方案。第一期工程首先拆卸E座外翼和G座共617個單位,剩餘第二期的A-F座亦約在2008年復修完成。

觀龍樓重建(一期)由馬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保華建業承建。上蓋結構工程已經於2007年4月完成,而整體建築工程預計將於同年年底竣工,耗資65,000萬港元。完成後兩幢44層高大廈提供共872個出租單位,配套設施包括社區會堂、商舖和停車場,令整個屋邨的單位數目增至2,328個。觀龍樓復修(二期)工程亦已於2006年動工,投資額為26,000萬元,包括翻新外牆及屋邨設施、增設升降機、改善消防、保安及供電系統等。工程於2009年竣工[2]

當初為減輕成本,觀龍樓只有一組共6部電梯供居民上落之用,每隔四層(4/F、8/F、12/F、16/F、20/F)才設出口,樓與樓之間利用走廊互通。隨著部分屋邨居民年紀漸大,房協於2004年耗資2700多萬元增建一座客運升降機大樓,方便居民出入[3]

觀龍樓重建一期(第1及2座)面積及編配標凖

單位款式 單位型號 單位 單位間隔 編配標凖 室內樓面面積
一人及二人單位 D1型 D1型(5-39樓C室) 開放式 1-2人 約18.4平方米
一人及二人單位 D2、及D4型 D2型(5-31樓K室);D3型(5-31樓J室);D4型(5-31樓D室) 開放式 1-2人 約18.2平方米
小型單位 S1、S2及S3型 S1型(5-31樓E室);S2型(5-31樓H室);S3型(5-31樓L室) 可間一房兩廳 2-3人 約25.3平方米
中型單位 M1及M5型 M1型(5-31樓F室、32-39樓E室、40-44樓D室)、M5型(32-39樓G室、40-44樓F室) 可間兩房兩廳 3-5人 約36.1平方米
中型單位 M2、M3及M7型 M2型(5-31樓G室、32-39樓F室、40-44樓E室)、M3型(5-31樓M室、32-39樓J室;40-44樓H室)、M7型(32-39樓D室、40-44樓C室) 可間兩房兩廳 3-5人 約36.8平方米
中型單位 M4、M6及M8型 M4型(5-44樓A室)、M6型(32-39樓H室、40-44樓G室)、M8型(25-44樓B室) 可間兩房兩廳 3-5人 約36.0平方米
大型單位 L1型 L1型(5-24樓B室) 可間兩房兩廳 5-6人 約45.9平方米

觀龍樓舊區(A至F座)面積及編配標凖

單位款式 單位型號 單位間隔 編配標凖 室內樓面面積
小型單位 4型、5型 可間一房兩廳 2-3人 約22.8-28.5平方米
中型單位 6型、7型 可間兩房兩廳 3-5人 約31.6-39平方米
大型單位 9型、12型 可間三房兩廳 5-6人 約48.9-51.4平方米

名人

鄰近建築

參考文獻

  1.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www.hkhs.com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2. 房協觀龍樓重建工程平頂. [200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3). 
  3. 觀龍樓新設升降機方便居民. [200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