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八帶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八帶蝴蝶魚(學名:Chaetodon octofasciatus),俗名八線蝶,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中國海南島沿海蝴蝶魚類中習見種。
八帶蝴蝶魚(Chaetodon octofasciatus)又名八線蝶、八間蝶,屬鱸形目蝴蝶魚科、蝴蝶魚屬,為一類熱帶珊瑚礁魚類。八帶蝴蝶魚產於印度洋北部安達曼海及日本海,活動於珊瑚礁豐茂的地區,覓食有機物碎屑及珊瑚蟲、海葵,其樸素的條紋狀花色受到人們的喜愛。
簡介
八帶蝴蝶魚Chaetodon octofasciatus Bloch背鰭鰭棘11根,以第六鰭棘為最長。臀鰭鰭棘3根,第二與第三鰭棘約等長。體側有8條窄橫帶,各帶間隔約相等。側線止於尾柄上方。體側扁,吻小、突出。魚體呈淡黃色,具8條黑橫帶;腹鰭鮮黃色,尾鰭透明無色;幼魚尾柄具假眼斑。
八帶蝴蝶魚是觀賞性的魚類,不作為食用。作為觀賞魚來說,八帶蝴蝶魚(詳情介紹)並不容易飼養。八帶蝴蝶魚背鰭上有11根鰭棘,這是八帶蝴蝶魚最大的特點。八帶蝴蝶魚屬於暖水性的小型珊瑚礁魚。[1]
生活於3~20公尺的珊瑚礁海域,幼魚喜小群群游於軸孔珊瑚(Acropora spp)叢中,成魚則成對棲息於珊瑚礁區,性情溫和。雜食性,以珊瑚蟲及藻類為主食。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魚,一般體長20-50毫米。
特徵
本魚體型近水滴型,體色由淡黃色到黃色都有,幼魚體色最淺,隨成長而黃色加深。因其身上有8條黑色細橫帶而得名,其中第一條橫帶起點處經眼前而到達喉部,最後一條則在背鰭及臀鰭末緣。鱗片細小、圓形。吻短,頭長為吻長的3.5倍。鰭硬棘10~11枚、軟條19~20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6~17枚。體長可達12公分。
生態
本魚幼魚常成群藏身在珊瑚叢中,很少遠離,成魚則成對在珊瑚茂盛區域活動,藉著身上8條橫帶,隱身在珊瑚枝叢中較不易被發現。屬雜食性,以珊瑚蟲和藻類為食。
價值
為觀賞性魚類,但不容易飼養,不供食用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拉丁亞目名
中文亞目名
拉丁科名
Chaetodontidae
中文科名
蝴蝶魚科
拉丁亞科名
中文亞科名
拉丁屬名
Chaetodon
中文屬名
蝴蝶魚屬
拉丁種名
octofasciatus
中文名
八帶蝴蝶魚
拉丁亞種名
命名人
Bloch
原始屬名
原始文獻
Bloch,1787. . Ausland. Fische, 3:113, pl.215.;
同物異名
Chaetodon octofasciatus Bloch;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特有種
國內分布
台灣,廣東,福建,廣西,海南,
資料來源
CoL China 2009
品種簡介
八線蝴蝶魚是蝴蝶魚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是因為它的飼養和前面介紹的人字蝶有很大差別。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更難飼養一些。八線蝶和十一間神仙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兩個品種。幼體時它們長得格外像,不過八線蝶沒有鰓蓋後面的棘刺。
飼養方法
如果你決定飼養八線蝶,必須保證你的水質足夠好。在硝酸鹽高過20ppm時,這種魚的顏色會加深,當它們完全變成褐色或灰色時,就是要見閻王的前兆。建議將硝酸鹽的指標控制在10ppm以下,並維持酸鹼度在8.2以上。很多八線蝶在引進初期都會拒絕任何餌料,這讓飼養這很頭疼。建議你給它新鮮的蛤肉,這種氣味濃郁的海鮮會勾起魚的食慾。
分布
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的南回歸線、北回歸線間海域。我國只產於南海。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亞丁灣、馬爾代夫、葛摩、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安達曼海、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等海域。 模式產地在東南亞。 ]
注意事項
應儘量避免和體形過大的蝴蝶魚飼養在一起,八線蝶在攝食方面很斯文,一般不容易搶到。另外,雖然這種魚只有300px,也照樣喜歡襲擊珊瑚,混養在礁岩生態水族箱中是不可能的。
參考來源
- ↑ 八帶蝴蝶魚的品種簡介波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