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單斑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單斑蝴蝶魚(學名:Chaetodon unimaculatus)。為蝴蝶魚科蝴蝶魚屬。體長可達15厘米。體色黃,眼睛到側腹中心顏色較淺。魚體中央有一滴大的黑色淚珠狀斑塊,隨着魚齡成熟,斑塊變得不像淚珠狀,有如一個圓形斑點。幼魚體色較淺,淚珠狀斑塊也較清晰。此魚分布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南到新幾內亞、北到日本、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模式種產地在東印度群島。

介紹

單斑蝴蝶魚在它們魚體的側上中部位置上有一處很明顯的黑色斑點,它們魚體主要是黃色為主,魚形是有點偏扁的圓形。單斑蝴蝶魚是海魚,所以飼養這種魚一定要注意水質要跟海水比較相近才行。單斑蝴蝶魚主要捕食甲殼類的動物,喜歡成群活動在珊瑚區。[1]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凹陷吻突出,尖嘴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外列齒較粗壯,內列齒較細小。體被中型鱗片;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枚,軟條數23-24;臀鰭硬棘III枚,軟條數19-20。體上半黃色,下半部淡色;體側前部有10條黃褐色垂直細紋;體側中部上方有一約為眼徑2倍的鑲白邊黑色圓斑;頭部上下距離約等於眼徑之黑眼帶,僅向下延伸至頤部。背、腹及臀鰭金黃色;自背鰭後緣經尾柄至臀鰭後緣有一黑色狹帶;尾鰭透明;余鰭淡色或微黃。幼魚與成魚差異不大,但體色較為鮮黃。

種群動態

常見魚種,2008年大堡礁海域的調查為每200平米0.4條。還沒有任何關於其種群大幅下降的報道,即使在珊瑚礁大量減少的地區也如此。

養殖方法

選用沙底質水族箱,體積至少265升,箱內水質純淨、水流充足,並預留開闊活動空間,搭配大量活石構建各種洞穴、罅隙遮蔽所(此魚喜歡暗處)。確保水箱有生物、機械過濾設備以及蛋白質分離器。

此魚性平和,可與非攻擊性魚類同置,多種魚類共處須留夠水箱空間。

雜食性,環境適應階段飲食難進,可誘餵豐年蝦、幽靈蝦活餌,食用活餌一周,能接受冷凍和方便食品。每天兩次餵養各種植物質、肉質食物如:豐年蝦、糠蝦、幽靈蝦、細碎磷蝦、片狀蟹肉、紅蚯蚓以及紫菜、海藻等。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物種(LC)。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印度洋-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洲,東至夏威夷、馬克薩斯群島及杜夕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及拉帕島。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海域):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柬埔寨中國台灣、聖延島、科摩羅、庫克群島、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關島、印度尼西亞、日本、基里巴斯、馬紹爾群島、毛里求斯、密克羅尼西亞、莫桑比克、瑙魯、新喀里多尼亞、紐埃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帕勞、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所羅門群島、泰國、湯加、圖瓦盧、美國、瓦努阿圖、越南、沃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生存習性

棲息深度:1-60米深海域。海洋底棲生物,小群出沒於礁坪、清澈潟湖和臨海礁石附近,尤喜在豐富皮革珊瑚區活動。特別依賴珊瑚礁,以軟、硬珊瑚為食,主要是西太平洋軟珊瑚和莫雷阿島硬珊瑚,也食多毛類、絲狀藻、海綿和小型甲殼類動物。成魚活動水深20-60米。卵生,育種期配對或結群。

參考來源

  1. 單斑蝴蝶魚愛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