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說話一定要有誠信,做事一定要果斷。語出《墨子》與《論語》。墨家與儒家都贊成一個人說話應講誠信,做事應當果敢,言行必須一致。但是孔子(前551—前479)與孟子(前372?—前289)對「言必信,行必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統治者需要言而有信、取信於民,才能得到百姓擁戴,百姓才敢於說出真話。但在現實中不可以一味固守「言必信,行必果」,而應當遵從道義的需要,在符合道義的前提下權衡利弊,根據具體情況而作適當變通。後世在運用這一術語時,多強調一個人應當講誠信,做事果斷,能兌現承諾並且言行一致。
引例1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 (《墨子·兼愛下》) (說出的話一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斷,使說的和做的能夠像符節一樣吻合,說出的話沒有一句不去落實的。)
引例2
言必信,行必果,硜(kēnɡ)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論語·子路》) (說話一定守信,行動一定果斷,這是固執而不知變通的一般人!但也可以算得上次一等的士了。)
引例3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孟子·離婁下》) (有德行的人,承諾不一定都信守,行為不一定都實行,只要是言行符合道義就行。)
參考文獻
- ↑ 【愛我中華】中國智慧到底有多贊?,搜狐,2019-11-16
- ↑ 漢字之美--最美解析這些你熟悉的漢字,搜狐,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