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帳憑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記帳憑證是漢語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記賬憑證是按經濟業務性質加以分類,確定會計分錄,作為登記賬簿依據的一種憑證。會計人員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原始憑證匯總表填制記賬憑證,記賬憑證是登記賬簿的依據。賬簿需要按照一定的會計科目和記賬規則進行登記,而原始憑證中未寫明會計科目和記賬方向。為了做好記賬工作,會計人員必須將各種原始憑證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進行歸類和整理、編制記賬憑證。在記賬憑證中,列明了會計科目,指明了記賬方向,確定了會計分錄。依據記賬憑證就可以登記賬簿了。
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同屬於會計憑證,但二者存在着以下差別:
(1)原始憑證是由經辦人員填制的;記賬憑證一律由會計人員填制。
(2)原始憑證是根據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業務填制;記賬憑證是根據審核後的原始憑證填制。
(3)原始憑證僅用以記錄、證明經濟業務已經發生或完成;記賬憑證要依據會計科目對已經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業務進行歸類、整理。
(4)原始憑證是填制記賬憑證的依據;記賬憑證是登記賬簿的依據。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