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訪根雕藝術老人楊祖才(吳啟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訪根雕藝術老人楊祖才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訪根雕藝術老人楊祖才》中國當代作家吳啟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訪根雕藝術老人楊祖才

聽說雪洞鎮界牌村有個根雕藝術老人楊祖才,早就想前去拜訪,只是苦於工作忙而一直沒有機會去,總覺得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一筆債似的,心裡沉甸甸的。今天,乘借三穗縣寫作學會「邛水探幽」系列走進雪洞的風,去完成自己的夙願,無不令人歡欣鼓舞,意興盎然。

從雪洞鎮街上乘車出發,往湖南方向過去2公里,就到界牌村了。下車後,嚮導指着公路右邊300多米處的寨子說,楊祖才老人就住在寨子中間,因為前面的房子遮擋着,這裡看不見他家的房子,只有直接到他家去,才能看見他家的全貌,正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我們紛紛下車,跟着嚮導朝着楊祖才老人家走去。一路上,嚮導對我們提起了楊祖才老人的很多新鮮事,越發勾起了我們想見老人的欲望。

越過一段泥濘的小路,走過一條光滑的水泥連戶路,穿過幾戶人家的院壩後,嚮導告訴我們:「這就是楊祖才老人家」,我們不知不覺就到了。抬頭望去,一棟高大的磚房矗立在眼前,設計樣式非常有講究,就像以前地主家庭的深宅大院一樣,蔚為壯觀。牆壁雖然沒有安裝瓷磚,卻越發顯得藝術人家的古樸。一個上面用紅磚,下面用青磚砌成的月亮門始終敞開着,廣迎四面朋友、八方賓客,仿佛在說:「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我們本想爭先恐後地湧進屋內,目睹楊祖才的尊容,卻被門前一對巧奪天工的石獅子吸引住了。仔細打量,牛犢般大小的石獅匍匐在地上,威風凜凜,上面鐫刻着「楊祖才雕刻(2010年)」的字樣,四顆用綠蛋子棋做成的眼睛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千載難逢,機會決不能錯過,大家紛紛拿起相機拍起照片來,要留下這永恆的美麗。

隨着嚮導對着屋裡喊道:「楊伯,出來一下,縣裡的文藝工作者找你。」「來了!」屋裡傳來一聲響亮的回答,真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啊!緊接着,一個六旬開外,中等身材,衣着樸素,笑容滿面的老人走了出來。我們忙上前打招呼「請問您是楊祖才老人吧?」「我就是楊祖才」老人的回答證明了我們的招呼不算冒失。老人跟我們一一握手,就拿出板凳讓我們坐下,他微笑着說:「老伴走親戚去了,就我一人在家。昨天鎮上的領導打電話告訴我,說你們要來,今天一大早,我本想再去山上尋找些有根雕價值的木頭帶回來雕刻,又怕你們在家久等,就沒有去。」我們忙對打擾老人的雅興向他表示歉意。老人揮揮手,毫不在意,反倒安慰我們:「沒得關係,我過後再上山去找,倒是你們來到屋裡就是客,我這屋裡簡陋,招待不周,你們莫往心裡去。」弄得我們一點都不好意思。

我們一一向楊祖才老人作了自我介紹,並和他拉起了家常來。老人很坦然地告訴我們,他是侗族,祖籍江西,1947年生,今年68歲了,「祖才」這個名字就是紀念他家祖上人才輩出的意思。接着,我們請楊祖才老人談談他的根雕藝術生涯。起初,老人不肯講,但在我們軟磨硬泡下,老人打開了話匣,他告訴我們,正如恩格斯說過:「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他最初的靈感來源於勞動。那是1993年夏季,他到對面的煤礦山挖煤,突然刨出一棵奇異的樹根,樣子很像龍,扔了怪可惜的。 當時農村家家都比較貧困,自己的外孫和村裡的小孩買不起玩具,平時玩耍都是悶氣沉沉的,他突發奇想,不如拿回家去修理一下,雕刻成龍的樣子,送給外孫和其他小孩當玩具,開發他們的智力。於是,當晚楊祖才就帶着樹根到家裡雕刻,耗費了一個夜工,終於雕刻成龍的樣子,第二天一大早就送給外孫和其他的小孩子玩。看着小孩子們一個個活蹦亂跳、歡天喜地的樣子,老人心裡那個樂啊,讓人無法用語言形容。幾天後,楊祖才又找到一塊橢圓形的木頭,把它帶回家雕刻成烏龜,噴上油漆,送給外孫和其他的小孩玩,從此,「楊爺爺」會雕刻玩具的名聲就傳開了,小孩子們再也離不開心愛的楊爺爺了。老人想,不如以後經常給小孩雕刻玩具,既給小孩子帶來樂趣,自己也能陶冶情操。主意打定後,老人在勞動時經常留意一些有創意的樹根和石頭,一旦發現,必然要帶回家來雕刻。從此,楊祖才對根雕藝術的熱衷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只要有空閒時間,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老人都在從事根雕手藝。漸漸地,老人的根雕手藝精了起來,根雕藝術品也多了起來,引來了村民和外人的參觀,所以他家幾乎天天都是門庭若市,但老人從不趁機斂財。

老伴起初不理解,經常埋怨他:「現在是抓錢的年代,你不好好幹活掙錢,整天去修理那些沒用的破玩意逗小娃娃,又不能賣錢,純屬吃飽飯撐着——沒事做,不窮死你才怪。」楊祖才笑着安慰老伴:「沒事,我自有分寸,掙錢、尋樂兩不誤。你看很多男人都以抽煙為樂,我不抽煙,你就把這根雕活當成我抽煙的嗜好得了。」老伴沒法,不再管他。

聊了一會兒,楊祖才老人得意地拉着我們進屋,去欣賞他的佳作。我們走進屋一看,哇,整個屋子的根雕藝術品琳琅滿目,應接不暇。有猿猴、王八、海獅、貓頭鷹、「孔雀開屏」、「三打白骨精」「一代女皇」、「沙鯨戲龍王」「金雞報曉」、「南山不老松」、「犀牛出山」「鴛鴦石屏」「李太白仙遊」……每一件作品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我們看來,這裡就是一座價值連城的寶庫。我們拿着相機穿梭在這座巧奪天工的屋子裡,用力拍照,記下這人世間美妙的天堂,生怕自己是在夢裡。由於人多,你來我往,大家穿梭得太快了,讓人眼花繚亂。老人樂呵呵地看着我們忙碌,遇上我們不懂的,就耐心給我們解說 。

嚮導告訴我們,在2006年「多彩雪洞」活動中,楊祖才老人的作品被鎮上邀請,拿到活動現場去展覽,參觀人員的一致嘖嘖稱奇。之後,經鎮上推薦,老人的作品又送到縣裡去展覽,得到上級部門的好評。完事後,鎮上打算贈送老人一筆展覽酬謝金,以示感謝,被老人婉言謝絕。我們向楊祖才老人求證此事,他非常靦腆地點頭。老人告訴我們,曾經有一些老闆來到他家,很欣賞他的根雕作品,打算出巨資包攬他的作品,被他斷然拒絕了,因為他不想他的作品遠離鄉親,遠離他喜愛的小孩子們。多年來他總結出這樣一個經驗: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不能光為了錢,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只要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無論這件事多麼渺小,多麼微不足道,他都會盡力去做。 娓娓動聽的一席話語,真可以使猿傾耳,虎垂頭,說得我們低首心折。

不知不覺已到中午12點,該到了回鎮上吃午飯的時間,聆聽着老人的教誨,欣賞着滿屋的藝術品,我們哪還顧得上吃飯,卻又不能不服從組織的安排,真是流連忘返,難捨難分。

臨別時,我們問楊祖才有什麼願望和要求時,我們可以幫助他實現,老人謙虛地說沒有願望,其實「秋收」是每個「春耕者」的心愿,我們從他對根雕藝術的執着就能看出,老人有很多願望,只是他清心寡欲,不想追名逐利,染指俗世罷了。那麼「無欲則剛」,有黨和國家的關懷,我們相信:楊祖才老人這位人民藝術家在根雕藝術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遠。 走出大門,天空變得異常晴朗起來。

[1]

作者簡介

吳啟波,男,苗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1978年6月出生,戶籍為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八弓鎮府政街七組,現任三穗縣款場鄉人民政府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