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調查失業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調查失業率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調查失業率指根據抽樣調查方法推算得到的失業人口占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之和的百分比,是反映就業失業狀況的民生指標

調查失業率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為:調查失業率=失業人口/( 失業人口 + 就業人口)×100%

16周歲及以上人口可分為勞動力和非勞動力,其中勞動力包括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

就業人口包括以下兩類:

(1)在調查參考周內,為了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工作了1小時及以上的人;

(2)因休假、臨時停工等原因在職但未上班的人。

失業人口是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人:

(1)沒有工作;

(2)在調查時點前3個月內找過工作;

(3)如果提供一份合適工作,能在2周內開始工作。

非勞動力是除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之外的人,指沒有工作,且不找工作或不能去工作的人。

就業、失業和非勞動力三種狀態可以互相轉換,就業人口失去工作後,如果找工作並且能去工作就是失業人口,否則就是非勞動力。

就業失業的判斷標準採用了國際勞工組織推薦的統計標準,以此計算的調查失業率是國際可比的。

調查失業率的統計方法

我國調查失業率數據來源於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這項調查採用分層、多階段、與住房單元數成比例的抽樣方法,先在全國範圍內隨機抽取居(村)委會,再在抽中的居(村)委會內採用隨機等距抽樣方法抽取調查戶。全國每月調查樣本約34萬戶,基本覆蓋我國大陸地區所有地級市和縣級地區。按現有抽樣設計,在90%的置信度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的相對誤差在2%以內,即如果推算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則真實失業率有90%的把握在4.9%—5.1%之間。

在每月特定時間內,調查員使用電子終端(PAD)前往抽中的調查戶採集就業失業信息,並通過聯網直報系統直接將數據上報到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對報送的數據進行加權匯總,推算得到全國和各省城鎮調查失業率。

調查失業率的作用

調查失業率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是政府判斷經濟形勢、改進宏觀調控和制定就業政策的重要依據,其高低受經濟結構、經濟周期、人口結構、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失業人口增加或就業人口減少導致失業率上升時,對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都有直接的負面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把穩定就業、降低失業率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

失業包括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摩擦性失業指人們在尋找工作或轉換工作過程中的失業,結構性失業指經濟結構變化和勞動力的知識、技能、分布等不匹配引起的失業,這兩種失業構成的失業率被稱為自然失業率。降低自然失業率的主要政策是大力開展求職招聘服務,提高人崗匹配效率,促進高校專業和市場需求對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破除勞動力自由流動障礙等。但自然失業率屬於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運行中難以避免的一部分,只能儘量降低而無法消滅。周期性失業由社會總需求不足引起,經常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美國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失業就是典型的周期性失業。治理周期性失業主要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促使調查失業率接近自然失業率。

調查失業率與登記失業率的區別

當前反映我國失業率的指標有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二者統計方法、指標定義和作用都有明顯的區別。

調查失業率由統計部門聘用的調查員入戶訪問獲取就業失業信息,對於16周歲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不論其戶籍所在地和類型,只要滿足失業定義都屬於失業人口。由於經濟增長和就業具有密切聯繫,調查失業率通過反映就業形勢的變化來體現經濟運行狀況,本質上是一項宏觀經濟指標。

登記失業率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通過行政記錄進行統計,失業人口是16周歲至退休年齡的人中,滿足失業登記要求且主動去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的人。登記失業率作為政府制定就業政策和為失業人員提供公共就業服務的依據,是就業工作指標。

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的使用

城鎮調查失業率反映了包括進城農民工在內的所有城鎮常住人口就業狀況。

在使用這一指標時,應注意以下情況:

(一)城鎮調查失業率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宜作為考核就業工作的依據。失業率高低受經濟發展、人口流動、社會保障、就業政策和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就業政策作為影響因素之一,很難完全抵消其他因素尤其是經濟波動對就業影響,因此不宜將城鎮調查失業率作為就業工作的考核依據。

(二)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不宜層層分解。失業率是宏觀經濟指標,主要作用是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就業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依據。由於勞動力在省內各市縣間的流動相對頻繁,失業率指標對地市和縣(區)層級的意義不大。

(三)不能追求過低的失業率。如果失業率長期過高,大量勞動力閒置浪費,將導致經濟增長下降,失業人員工作技能退化,貧富差距擴大,低收入群體生活困難,甚至影響社會穩定。但如果失業率過低,後備勞動力不足,也將導致企業招工困難,用工成本過高,影響經濟長期發展,同時造成勞動者競爭意識下降,影響工作技能提升。

(四)經濟增速和失業率走勢沒有必然規律。一般情況下,經濟增速加快,失業率下降,經濟增速下降,失業率上升,但這一規律並非普遍適用。如果技術進步導致勞動力需求下降,雖然帶動經濟增速加快,但失業率反而會上升;如果經濟結構向吸納就業能力更強的服務業優化升級,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減弱,但失業率也會出現下降。

調查失業率例證分析

近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就業作為「六穩」和「六保」的首要去抓,加強宏觀經濟調節力度,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就業壓力從高位逐步緩解。

2018—2019年間,城鎮調查失業率多數月份穩定在5%左右的水平,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部分月份失業率有所升高,主要是受春節和高校畢業季的季節性影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猛然升至6.2%,隨着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各項就業政策持續發力,就業壓力逐步緩解,失業率逐步回落,但高於往年水平,仍需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努力,促進就業形勢進一步好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