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c/c7/%E8%B0%88%E9%95%87.jpeg)
談鎮 ,男,1963年8月生,漢族,湖北黃石人,在職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二級),1987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江蘇科技大學副校長。
人物履歷
199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
1999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2002年特聘為教授,
2003年破格晉升教授。
2000年同時考取南京大學商學院和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
曾任江蘇省委黨校科研處處長,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碩士點導師組組長,江蘇省委黨校副教育長。
2018年10月—至今,任江蘇科技大學副校長。
研究方向
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企業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近年來參與主持並完成「資本集中與江蘇經濟現代化」和「經濟倫理與制度創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完成「經濟結構調整中的資本支持」(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小企業制度建設」(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江蘇沿海發展戰略」(江蘇農口聯合招標項目)等多項課題。
學術觀點
1、對資本的認識應拓展研究,提出資本是一種創造財富的能力。
2、人力資本的特性:(1)人力資本是一種「固定資本」,(2)人力資本具有廣泛的「柔性」,(3)人力資本的品質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4)人力資本的形成具有某種程度的「反周期性」。
3、制度是一種要素,制度是一種資源,制度實施的環境比制度本身的內容更重要,制度實施的次序決定製度實施的績效。現代化進程中的創新應該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
4、經濟發展的實質就是要素更迭的過程,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低級要素不斷向高級要素演進的歷史;經濟發展的粗放性表現在增長要素的低級狀態,而集約性則表現在增長要素的高級化狀態;經濟發展的績效取決於要素的流動性,取決於要素流動的數量、質量和方向,即要素流動的速度、質量和方向是經濟發展的三維支撐。
5、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夕陽技術」,要素的稀缺度決定着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農業經濟中的土地、工業經濟中的資本、信息經濟中的知識都是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要素。工業化進程中一個區域的競爭力不是體現在高科技上,而是體現在製造業上。
近期正在研究經濟發展中的要素的流動性問題、「三農」問題、宏觀經濟形勢對江蘇的影響、「兩個率先」實現的路徑、江蘇「五大戰略」的整合等課題。
科研人員
科研人員是具備一定的科學理論知識並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一類人[1]。科學可以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可以是調查研究或實驗,也可以是現象分析,從事工程技術開發、生命科學研究、社會調查[2]研究等等的人員都可以是科研人員。通常情況下,科研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自己所研究的某一學科研究具有一定的造詣。
視頻
談鎮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第三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科技工作人員是指哪些人?我國科研工作者現狀調查,中研網,2019-05-31
- ↑ 社會調查的五個主要環節,搜狐,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