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諫迎佛骨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諫迎佛骨表
作者圖像

作者韓愈

年代唐代

出 處 :《韓昌黎全集

體 裁散文

《諫迎佛骨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的韓愈所著一篇散文。

背景

諫迎佛骨,是中國歷史上儒佛矛盾鬥爭的一個重大事件。外來宗教與本土的傳統思想不相適應,經過幾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漸被中國人所接受。晚唐幾個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極一時。當時有識之士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據儒學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見。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種激烈的形式暴發了。元和十四年是開塔的時期,唐憲宗要迎佛骨入宮內供養三日。韓愈聽到這一消息,寫下《諫迎佛骨》,上奏憲宗,極論不應信仰佛教,列舉歷朝佞佛的皇帝"運祚不長","事佛求福,乃更得禍"。但韓愈沒能阻擋憲宗迎佛骨,還險些喪命。

唐朝中期,憲宗皇帝非常信佛,有一次他準備把一個寺院裡的一塊釋迦牟尼佛骨舍利迎請到宮裡來供奉。韓愈當時是刑部侍郎,他覺得唐憲宗這樣做非常不好,於是他上了《諫迎佛骨表》的奏章表示反對。其中提到,佛教傳人中國後,帝王在位時間都不長;想拜佛求保佑的,結局必然是悲慘的。唐憲宗看了奏章後惱羞成怒氣得想置韓愈於死地。幸好宰相極力說情最後韓愈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競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時群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維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又不許創立寺觀。臣常以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恣之轉令盛也? 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於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豐人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聖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苟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聖,猶一心敬信;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賜衣一襲,衛而出之於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古之諸侯,行吊於其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後進吊。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悃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1]

譯文

臣某陳說:我認為佛教,不過是外國的一種法術罷了。從後漢時傳入中國,上古時代從來沒有。

上古時,黃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歲;虞舜大禹,也都活了一百歲。那個時候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長壽,然而中國並沒有佛教。

那以後,殷朝的商湯也活了一百歲。商湯的孫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書沒有說他們活了多少年。推斷他們的年齡,大概也都不少於一百歲。

周文王享年九十七歲、周武王享年九十三歲,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時佛法也沒有傳入中國。他們並不是由於信奉佛教,才活到這樣的高壽。

漢明帝的時候,中國開始有了佛教。明帝在位才僅僅十八年。明帝以後國家戰亂,皇帝一個接着一個夭折,國運不久長。

宋、齊、梁、陳、元魏以來,信奉佛教越來越恭謹虔誠,立國的時間和皇帝的壽命,卻更加短暫。

只有梁武帝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前後三次捨身佛寺做佛僧,祭祀宗廟不殺牲畜作祭品,他本人每天只吃一頓飯,只吃蔬菜和水果。但他後來竟被侯景所逼迫,餓死在台城,梁朝也很快滅亡。

信奉佛教祈求保佑,反而遭到禍患。由此看來,佛不足以信奉,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本朝高祖皇帝在剛剛接受隋朝天下時,就打算廢除佛教。當時的群臣,不能深刻領會先王的旨意,不能了解從古到今,普遍適用的治國措施,無法闡明並推行高祖皇帝神聖英明的主張,以糾正信奉佛法這種社會弊病,廢除佛教這件事,於是就停止沒有實行。我對此常常感到遺憾。

我認為睿聖文武的皇帝陛下您的神聖、英明,幾千年來沒有人比得上。陛下即位的初期,就不准許剃度人當僧尼道士,更不准許創建佛寺道觀,我常以為高祖皇帝消滅佛教的意願,一定會在陛下手中得以實現,現在縱然不能立即實現,怎麼可以放縱佛教,轉而讓它興盛起來呢?

如今聽說陛下命令大批僧人,到鳳翔迎接佛骨,陛下自己則親自登樓觀看,將佛骨抬入宮內,還命令各寺院,輪流迎接供奉。

我雖然十分愚蠢,也知道陛下一定不是被佛所迷惑,才做這樣隆重的道場來敬奉,希望求得幸福吉祥的。不過是由於年成豐足,百姓安居樂業。順應人們的心意,為京都的士人和庶民,設置奇異的景觀,以及遊戲玩樂的東西罷了。哪有像您這樣聖明的天子,而去相信佛骨有靈這種事呢?

然而,老百姓愚昧無知,容易迷惑難於清醒,如果他們看到陛下這樣做,將會說陛下是真心誠意信奉佛法,都說:「天子是無所不通的,還一心敬奉信仰佛,老百姓是何等樣的人。怎麼可以更加吝惜身體、性命而不去獻身為佛徒呢?

於是,他們就會焚灼頭頂和手指,成十上百人聚在一起,施捨衣服錢財,從早到晚,輾轉着互相仿效,唯恐落在後邊。老少奔波着,丟棄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和本分。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佛骨再經過各寺院,必定有人砍掉胳臂,割下身上的肉來奉獻佛陀。傷風敗俗,四方傳為笑談,這可不是小事啊!

佛本來是不開化的外國人,和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樣式不同,嘴裡不講先王留下的合乎禮法的道理,身上不穿先王規定的合乎禮法的衣服,不懂得君臣仁義、父子之情。假如他至今還活着,奉了他的國君的命令,來到我國京城朝拜,陛下容納接待他,不過在宣政殿接見一次,由禮賓院設一次酒筵招待一下,賜給他一套衣服,派兵護衛讓他離開我國境內,不許他迷惑百姓。

何況他已經死了很久,枯朽的指骨,是污穢不祥的死屍的殘留部分,怎麼可以讓它進入宮廷里!

孔子說:「嚴肅地對待鬼神,但卻離他遠遠的。」古代的諸侯,在他的國家舉行祭弔活動,尚且命令巫師首先用桃枝紮成的苔帚,舉行「祓」禮,以消除不祥,這之後才進行祭弔。

現在無緣無故地取來朽爛污穢的東西,陛下親臨觀看它,卻不先讓巫師消除邪氣,不用桃枝紮成的苔帚掃除污穢,群臣不說這種做法不對,御吏不指出這種做法的錯誤,我實在感到羞恥。

我請求將佛骨交給有關部門,扔進火里水裡,永遠滅絕這個佛僧騙人的根本,斷絕天下人的疑慮,杜絕後代人的迷惑。使天下的人知道,大聖人的所作所為,遠遠地超出普通人之上,這豈不是大好事嗎?豈不是十分快樂的事嗎?

佛如果真的靈驗,降下災禍的話,那麼,一切的禍殃,都加在我的身上吧,老天爺在上面看着,我絕不後悔埋怨。

我不勝感激懇切之至,謹奉獻上這個表章讓陛下知聞,誠惶誠恐。

視頻

韓愈反對迎佛骨

參考資料

  1. 諫迎佛骨表,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