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象草 |
象草 |
中文名稱 :象草 別 稱 :紫狼尾草 用 途 :飼料用 屬 於 :禾本科、黍族多年生叢生大型草本植物 |
象草(學名: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是禾本科、黍族多年生叢生大型草本植物,常具地下莖。稈直立,高可達4米,葉鞘光滑或具疣毛;葉舌短小,葉片線形,扁平,質較硬,上面疏生刺毛,下面無毛,邊緣粗糙。圓錐花序;主軸密生長柔毛,剛毛金黃色、淡褐色或紫色,生長柔毛而呈羽毛狀;小穗披針形,近無柄,脈不明顯;花葯頂端具毫毛;花柱基部聯合。葉片筒狀、壁厚 。8-10月花果期。原產非洲。引種栽培至印度、緬甸、大洋洲及美洲。中國江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已引種栽培成功。象草為優良飼料,變異性較大,引種栽培後而逸生出去的。[1]
形態特徵
多年生叢生大型草本,有時常具地下莖。稈直立,高2-4米,節上光滑或具毛,在花序基部密生柔毛。葉鞘光滑或具疣毛;葉舌短小,具長1.5-5毫米纖毛;葉片線形,扁平,質較硬,長20-50厘米,寬1-2厘米或者更寬,上面疏生刺毛,近基部有小疣毛,下面無毛,邊緣粗糙。圓錐花序長10-30厘米,寬1-3厘米;主軸密生長柔毛,直立或稍彎曲;剛毛金黃色、淡褐色或紫色,長1-2厘米,生長柔毛而呈羽毛狀;小穗通常單生或2-3簇生,披針形,長5-8毫米,近無柄,如2-3簇生,則兩側小穗具長約2毫米短柄,成熟時與主軸交成直角呈近篦齒狀排列。第一穎長約0.5毫米或退化,先端鈍或不等2裂,脈不明顯;第二穎披針形,長約為小穗的1/3,先端銳尖或鈍,具1脈或無脈;第一小花中性或雄性,第一外稃長約為小穗的4/5,具5-7脈;第二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脈;鱗被2,微小;雄蕊3,花葯頂端具毫毛;花柱基部聯合。葉片表皮細胞結構為上下表皮不同;上表皮脈間最中間2-3行為近方形至短五角形、壁厚、無波紋長細胞,鄰近1-3行為筒狀、壁厚、深彼紋長細胞,靠近葉脈2-4行為筒狀、壁厚、有波紋長細胞;下表皮脈間5-9行為筒狀、壁厚、有波紋長細胞與短細胞交叉排列。花果期8-10月。[2]
生長環境
象草的年乾物質產量隨種植地、品種以及施肥量的不同而不同,在波多黎各(島)的產量為84噸/公頃,美國佛羅里達為40噸/公頃,中國雲南為51-59噸/公頃。在我國福建地區,採取合理的管理與施肥制度,植株每天可增高3厘米以上,20-30天即可收割1次,每年可刈割6-8次,每次產鮮草30-45噸/公頃,年產量高達225噸/公頃左右。若土壤肥沃,水肥充足,刈割可多達9-10次/年,多年生草的當年產草量最高可達375噸/公頃。象草作為多年生植物,其生態適應性很強。據國營湖光農場調查,一般可耐37.9℃的高溫和忍受冬季1-2℃、相對濕度20%-25%的寒冷乾燥氣候條件,且沒有死亡現象。此外,象草在沙土和粘土中均能生長,且抗土壤酸性能力強,在pH值4-5的紅壤土中種植,均比蘇丹草、危地馬拉磨擦禾、堅尼草、高粱、玉米、甘蔗等飼料作物的適應性強、產量高。這可能與其發達的地下根系具有較強的伸展力有關,因為象草的根系多分布在土層的40cm左右,最深者可達4m,在溫暖潮濕季節,根中下部的莖節處能長出氣生根,以保持其正常的生長活動。所以,象草不僅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而且能夠在貧瘠土壤地帶發揮固土保水、綠化護坡的作用。此外,象草的生長迅速,排擠雜草能力強也是其在農區種植業中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分布範圍
原產非洲。引種栽培至印度、緬甸、大洋洲及美洲。中國江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已引種栽培成功,江蘇省由南京中山植物園解決了越冬問題,也已推廣到有關公社。
栽培技術
一般應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地建植象草。土地深耕翻,並進行平整。按寬1米左右作畦,同時施人充足的有機肥作底肥,一般每公頃施入22.5~37.5噸。若利用山坡地種植,宜開成水平條田。
種莖準備
因象草結實率低,種子發芽率低及實生苗生長緩慢等原因,故生產上常採用無性繁殖。應選擇生長100天以上的粗壯、無病蟲害的莖稈作種莖,按2~4節切成一段,以省插植。
栽植方法
象草對栽培時期要求不嚴,在平均氣溫達13~14℃時,即可用種莖栽植,每畦2行,株距50--60厘米,種莖可平放,亦可芽朝上斜插,覆土6~10厘米。每公頃需種莖3000-~6000公斤,栽植後及時灌水。栽植期以春季為好,兩廣地區為2月,兩湖地區為3月。
田間管理
水肥充足是象草高產的關鍵。生長期間注意中耕除草,適時適量灌水和追肥,以保證苗全苗壯,加速分櫱和生長。每次收割後也應及時鬆土追肥,以利再生。
儲藏方法
- 採用堆藏法、溝藏法、室內沙藏法、窖藏法,都要注意管理,將溫度和濕度控制在最佳範圍內,否則易引起象草干縮,降低品質和成活率。象草一般多用作青飼,但亦可曬制乾草或作青貯。介紹青飼和曬制乾草。
- (一)收割的適宜時期:象草當株高100~130厘米時即可收割頭茬草,每隔30天左右收割1次,1年可收割6~8次,留茬5~6厘米為宜。割倒的草稍等萎蔫後切碎或整株飼餵畜禽,這樣可提高適口性。
- (二)曬制乾草:象草割倒後,就地攤曬2~3天,曬成半干,摟成草壟,使其進一步風乾,待象草的含水量降至15%左右時運回保存,嚴防葉片脫落。
- (三)貯存:在南方地區由於雨水多,露天貯存易蓄水霉變,所以用草棚進行貯存。要因地制宜,在草棚的中間堆成圓錐形或方形、長方形草垛,這樣既可以防水,又可以通風,堆積方位損失也少。
- (四)品質鑑定:氣味芳香、沒有霉變、水分含量沒有超標等,則是貯存的優等象草。貯存後應每隔15~20天檢查1次溫度、濕度,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3]
相關視頻
養殖戶割象草來餵羅非魚,只為讓魚肉質更鮮美,辛苦卻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