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豹皮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豹皮菇原圖鏈接

豹皮菇,中藥材名。本品為白蘑科真菌潔麗香菇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名:LentinuslepideusFr.[AgaricuslepideusFr.]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功能主治為:補氣血;益心肝。主氣血不足;心脾兩虛;疲乏無力;失眠心悸。[1]

藥理簡介

中文名:豹皮菇

拼音名:Bào Pí Gū

別名:豹皮香菇、白香菇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Fr.]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潔麗香菇的子實體

豹皮菇原圖鏈接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曬乾。

原形態

菌蓋寬5-16cm,半球形,後扁平;蓋面干,白色或淡黃色,有紅褐色平伏的斑狀鱗片,稍呈同心環狀排列;蓋緣多數波狀。菌肉厚,肉質,白色,強韌,味柔和,有樹脂氣味。菌褶彎生,稍稀,幅寬,不等長,白色,後淡黃色;褶緣鋸齒狀,常裂開。菌柄偏生或中生,長2-10cm,粗0.7-2.5cm,圓柱形,與蓋面同色,基部黑褐色,常有鱗片或纖毛,往往成假根狀,中實。孢子印白色,橢圓形至長方形,光滑,無色,(8-13)μm×(4-4.5)μm。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針葉樹的腐木上,夏、秋季近叢生。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河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台灣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菌蓋扁半球形,或平展,中央下凹,直徑5-15cm,淡黃色,具深褐色平伏斑狀鱗片,略呈同心環排列。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稀,寬,不等長,邊緣鋸齒狀開裂。菌柄類圓柱形,長2-8cm,直徑約2cm,白色或淡黃色,有鱗片,內實。有的具菌環,白色,絮狀。微有松脂香。

化學成分

培養物中含半萜類化合物,主要為δ蓽澄茄烯(δ-cadinene),α-muurolene),γ-衣蘭油烯(γ-muurolene,),豹皮菇匝醚(lentideus ether),異豹皮菇萜醚(iso-lentideus ether), 10-羥基豹皮菇萜醚(10-hydroxylentideus ether)。子實體含齒孔酸甲酯(methyleburicate),3-氫化松苓酸甲酯(methyl trametenolate),麥角甾(ergosterol)及脂類,其脂肪酸組成主要有十二烷酸(dodecanoic acid), 十三烷酸(tridecano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及亞麻酸(linolenic acid)等。

性味

甘;平

歸經

心;脾經

功能主治

補氣血;益心肝。主氣血不足;心脾兩虛;疲乏無力;失眠心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豹皮菇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豹皮菇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