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撥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財政撥款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財政撥款是社會主義國家各級財政部門按批准的預算,將財政資金撥給預算會計單位或撥存建設銀行的過程。又稱預算撥款。
中國財政撥款一般在預算年度內,按季、月一次或分次按照經費領報的隸屬關係逐級辦理。領取預算資金的單位分為主管會計單位二級單位和基層單位三級,統稱預算會計單位。主管會計單位與同級財政部門發生領撥關係並負責轉撥所屬單位經費;二級單位同主管會計單位發生領撥關係,並負責轉撥所屬單位經費;基層單位同二級單位發生領撥關係,沒有二級單位的直接同主管會計單位發生領撥關係。財政撥款的方式分為劃撥資金和限額撥款兩種。
財政撥款原則
財政撥款是財政支出的必要準備,為了保證財政支出的順利執行,財政撥款按下列原則辦理:
①按預算、按計劃撥款;
②按事業進度撥款;
③按核定的支出用途撥款;
④按預算級次撥款;
⑤按國庫存款的可能撥款,保持預算資金調度的平衡。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部分財政資金由無償撥款改為有償使用,使財政撥款範圍有所擴大,增加了辦理周轉金撥款的內容。
參考文獻
- ↑ 【愛我中華】中國智慧到底有多贊?,搜狐,2019-11-16
- ↑ 漢字之美--最美解析這些你熟悉的漢字,搜狐,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