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文化史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貨幣文化史Ⅰ》,副標題:希臘羅馬時期錢幣的誕生與權力象徵,[美] 比爾·莫勒,[德] 斯特凡·克姆尼切克 編,侯宇,王班班 譯,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公元前7世紀,小亞細亞出現了最早的金銀合金幣,即琥珀金幣。錢幣的誕生,打破了希臘羅馬時期王權、戰爭與宗教之間的界限。錢幣意味着權力。
雅典銀幣是雅典的象徵,錢幣上的貓頭鷹是雅典城邦的標誌。錢幣使希臘民主制度顯影,精英男性公民參加集會時,能得到政府發放的報酬。
鑄幣使羅馬發動境外戰爭成為可能。公元前3世紀,羅馬向意大利南部軍事擴張,錢幣主要用來支付軍隊的工資,而非滿足平民的經濟需求,羅馬因此最終成為帝國。
當國王像神一樣被崇拜,地中海世界的錢幣上的圖像開始由神祇,變為在世的統治者。
錢幣是希臘文化與羅馬帝國權力的象徵,它使不同的價值和文化體系趨同。沒有錢幣的誕生,就沒有希臘城邦的繁榮與羅馬帝國的形成。
作者介紹
[美]比爾·莫勒(BillMaurer)
斯坦福大學人類學博士。美國著名法律與經濟人類學學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社會科學院院長、人類學和法學教授。他被稱為金融人類學的「元老」,曾任美國政治與法律人類學協會主席,創立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貨幣技術和金融普惠研究所。
研究領域橫跨貨幣、金融、經濟、法律與人類學,包括加勒比地區離岸金融服務行業、替代貨幣、伊斯蘭金融、移動貨幣、傳統和新興支付技術,以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和相關區塊鏈技術。
[德]斯特凡·克姆尼切克(StefanKrmnicek)
德國圖賓根大學古錢幣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對古錢幣的使用、經濟史和錢幣肖像學等。著有羅馬考古學著作,包括《貨幣考古學》和《奧古斯都已死——凱撒萬歲!》。
目錄
叢書序言
概述 維持古代世界運轉的貨幣
第一章 貨幣及其技術:生產、分配和影響
第二章 貨幣及其理念:國家控制和軍費開支
第三章 貨幣、儀式與宗教:錢幣的非經濟特質
第四章 貨幣與日常生活:多類使用者和多元貨幣
第五章 貨幣、藝術與表現形式:羅馬世界概覽
第六章 貨幣及其闡釋:考古學和人類學視角
第七章 貨幣與時代:權力、互聯和身份認同
圖表目錄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關於各章作者
參考文獻
- ↑ 漲知識:古人用什麼方法傳遞信息?,搜狐,2017-04-03
- ↑ 書究竟有何用?,搜狐,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