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貨幣流通速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貨幣流通速度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貨幣流通速度是指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周轉(或實現交換)次數。貨幣流通是指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經濟活動中所形成的連續不斷的收支運動

商品實現交換後,一般會退出流通,進入生產或生活消費;而貨幣作為實現商品交換的媒介手段,是處在流通中不斷地為實現商品交換服務。在一定時間內,多種商品交換活動不斷繼起,同一單位貨幣就可以為多次商品交換服務,從而實現多次周轉。

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因素

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主要有經濟和心理兩個方面,其中經濟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貨幣收入水平和支出結構變化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費結構不會有大的變化。當收入水平有較大提高時,消費結構中用於高檔消費品的部分會增加。在積儲過程未實現購買力,居民持幣率就呈上升趨勢。這就會促成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

②產業結構及生產專業化狀況的影響。不同生產周期、不同資本有機構成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重不同,以及社會生產的專業分工程度不同等,都會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生產周期長的部門,資金周轉慢,其貨幣流通速度相對較慢;反之,則較快。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資金占用多,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反之,則加快。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分工越細,進入市場交易的中間產品越多,生產效率越高,生產周期縮短,實現國民生產總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則較慢。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有這些方面發生變化,都會相應地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發生快慢不等的變化。

③經濟單位數量和金融市場發達狀況的影響。參與經營及收入分配的個人和企業數量越多,社會整體效益提高,貨幣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則貨幣流通速度就慢。金融市場越發達,商品交易之外的貨幣交易占用量越多,貨幣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則相對加快。

④財務及結算制度的影響。如一定時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資,每項支付期短,會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金融業發達,能採用多樣靈活的結算方式,減少資金占用時間,可以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

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費者對經濟形勢的預期和對信用貨幣及紙幣的信任程度。心理因素包括人們的支付習慣、消費心理、價值觀念,以及對通貨膨脹率、利率等變動的預期,還包括對政府的重大政策變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預期等。心理預期導致的行為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時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們的儲蓄和購買行為,從而影響貨幣流通速度。

上述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諸多因素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使貨幣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難以考察和計算的變量。

貨幣流通速度的計算公式

貨幣流通速度的計算公式,從K.馬克思關於貨幣流通規律的公式變換得出。貨幣流通規律的基本公式是: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必要量(M)=待銷售商品數量(Q)×單位商品價格(P))/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V)

即貨幣流通速度

將上式移項,即可得出貨幣流通速度的計算公式為:貨幣流通速度

依據這一公式,可以計算出任何時期的實際貨幣流通速度。對計劃未來時期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一般是以前期或正常年度的貨幣流通速度為基礎,綜合分析以上各項因素的影響,再作出預測。一般是排列一定時期中影響貨幣流通速度正、負變化的諸因素,最後預測出該期貨幣流通速度是呈加快或延緩的變動趨勢。計算貨幣流通速度,還有兩個著名公式,即現金交易方程式和劍橋方程式。現金交易方程式由美國經濟學家I.費希爾提出,其公式為:MV=PT式中M表示流通中貨幣數量,V表示貨幣流通次數,P表示一般商品價格,表示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交易量的總和。在貨幣周轉量V與其相對應的商品交易量PT的概念範疇下所求出的貨幣流通速度可用V代表,又稱貨幣的交易流通速度,它主要受支付制度和支付習慣的影響。劍橋方程式是在英國經濟學家A.馬歇爾的現金餘額說基礎上,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其公式為:

M=kpy

式中M表示人們持有的貨幣量,k為貨幣量占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P為最終產品和勞務價格水平,y為按固定價格計算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P即為名義收入它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表示貨幣流通速度的根據劍橋方程式求得的貨幣流通速度,用V表示,又稱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當代國際上有關貨幣流通速度的流行觀點。

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需要量的關係

(1)貨幣流通速度是影響貨幣需求量的一個重要經濟變量。

(2)依據馬克思貨幣需求理論,在商品價格總額不變的條件下,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減少;反之,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加。

(3)貨幣流通速度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量。如流通中商品價格總額增加,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如果因速度加快而減少的貨幣需求量與商品總價格增長所增加的貨幣需求量正好相抵,那麼,流通中的貨幣需求量不變。

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乘數的關係

貨幣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根據貨幣乘數理論其公式為:

貨幣乘數理論

其中,K2為廣義貨幣乘數,c為現金漏損率.rd為活期款準備金率,t為定期和儲蓄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rt為定期存款準備金率,e為超額準備率。

結合(1)和(2)得出:

貨幣乘數理論

不難看出,在一定的名義GDP下,基礎貨幣B和貨幣流通速度V之間存在着反比關係,即在一定的產出水平下,貨幣流通速度增大,則貨幣乘數減少;反之亦然。所以要分析金融創新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只要找出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就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

用流動性偏好理論分析利率和貨幣流通速度的關係

用流動性偏好理論分析利率和貨幣流通速度的關係如下:

流動性偏好理論是解釋債券(金融資產)利率期限結構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債券的到期期限越長,價格變化越大,流動性越差,其風險也越大:為補償這種流動性風險,投資者對長期債券所要求的收益率比短期債券要求收益率要高。相對地,利率越高,貨幣流通速度變慢;利率越低,流動性越好,貨幣流通速度變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