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賦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賦斂,漢語詞彙,拼音fù liǎn,釋義為田賦,稅收;徵收賦稅。

出處

《左傳·成公十八年》:「薄賦斂,宥罪戾。」

唐·杜甫《上白帝城二首》:兵戈猶擁蜀,賦斂強輸秦。不是煩形勝,深慚畏損神。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土地得到開闢,賦斂數量增加,政治經濟有一番新氣象。」

《史記·滑稽列傳》:「鄴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上》:「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宋·王安石《何處難忘酒》詩之一:「賦斂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鄒容《革命軍》第六章:「濫用名器,致貴賤貧富之格,大相懸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賦斂無度。」[1]

解釋

1.田賦;稅收。

2.徵收賦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