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周宗道六十四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基是元明鼎革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詩文大家[1],其詩文理論力主諷喻之說,提倡理、氣並重,重視時代風格。劉基為晚明諷刺小品的勃興也起了先導作用,重視文學之於社會的能動作用,其經世致用的文學思想對於掃蕩元季文壇纖弱之風,為明初新一代文風之振起,在理論上起了開道的作用。
劉基以詩議政,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參政意識和批判精神,其所議論的範圍包括元季至正年間吏治、軍政等種種社會弊端。從詩歌的淵源角度考察,以詩議政,客觀上承續宋人「以議論為詩」之傳統,主觀上則因其固有的經世致用的文學觀念使然。詩作情、理兼具,既有社會認識價值,又有藝術審美價值[2]。
“ |
瑣瑣蚊與虻,亦沸如蜩螗。帝閽隔蓬萊,弱水不可航。 螻蟻有微忱,抑塞無由揚。遙遙草茅臣,恕切忠憤腸。 披衣款軍門,披腹陳否臧。曰走居海隅,詩書傳世芳。 感荷帝王恩,祿食廁朝行。走身非己軀,安得緘其骯。 走有目擊事,敢布之廟堂。永嘉浙名郡,有州曰平陽。 面海負山林,實維甌閩疆。閩寇不到甌,倚茲為保障。 官司職防虞,當念懷善良。用民作手足,愛撫勿害傷。 所以獲眾心,即此是仞牆。奈何縱毒淫,反肆其貪攘。 丁男跳上山,妻女不得將。稍或違所求,便以賊見箋。 負屈無處訴,哀號動穹蒼。斬木為戈矛,染紅作巾裳。 鳴鑼撼岩谷,聚眾守村鄉。官司大驚怕,棄鼓撇旗槍。 竄伏草莽間,股慄面玄黃。窺伺不見人,喘汗走倀倀。 可中得火伴,約束歸營場。順途劫寡弱,又各夸身強。 將吏悉有獻,歡喜賜酒觴。殺賊不計數,從橫書薦章。 民情大不甘,怨氣結腎腸。遂令父子恩,化作蠆與蝗。 恨不斬官頭,剔骨取肉嘗。累累野田中,拜泣禱天皇。 願得賢宰相,飛箋奏岩廊。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奸贓。 擇用忠藎臣,俾之提紀綱。彎弧落鴟梟,薙棘出鳳凰。 尚可存孑遺,耕稼納官倉。失今不早計,如水決堤防。 而後事堙築,勞費何可當。走聞疽初生,灼艾最為良。 焮成施剜割,所憂動膏盲。邊戎大重寄,得人則金湯。 龔遂到渤海,盜賊還農桑。張綱入廣陵,健兒跪如羊。 苟能任仁智,勿使憸邪妨。孟門雖險艱,可使成康莊。 走非慕爵賞,自鬻求薦揚。痛惜休明時,消息無其方。 又不忍鄉里,鞠為狐兔場。陳詞未及終,涕泣下滂滂。 旁觀發上指,側聽心中傷。天路阻且修,不得羽翼翔。 可憐涸轍魚,待汲西江長。況有蛟與虬,磨牙塞川梁。 旄丘靡與同,載馳徒慨慷。嚴冬積玄陰,天色慘以涼。 眾鳥各自飛,孤鸞獨徬徨。冥冥雁山雲,木葉殷清霜。 子去慎所過,我亦行歸藏。 |
” |
— [明]劉基 |
作者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3]。
劉基天資聰慧,好學習,由父親啟蒙識字,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4]」。
元至順年間,劉基舉進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次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受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時贈太師,諡號「文成[5]」。
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誠意伯文集》總20卷,收有賦、騷、詩、詞1600餘首,各種文體文230餘篇,主要作品有:《郁離子》、《復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賣柑者言》[6]、《活水源記》、《百戰奇略》、《時務十八策》及詩詞《春蠶》、《五月十九日大雨》、《旅興》、《薤露歌》、《美人燒香圖》、《蜀國弦》、《梁甫吟》等。
視頻
贈周宗道六十四韻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劉基不僅是朱元璋的智囊,也是元明鼎革之際的詩文大家,搜狐,2019-12-03
- ↑ 劉伯溫的主要貢獻是什麼恩,愛問,2019-01-08
- ↑ 劉基(劉伯溫):明朝開國元勛,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劉氏名人 ,搜狐,2020-07-09
- ↑ 神童劉伯溫是怎樣煉成的?,騰訊網,2015-06-11
- ↑ 歷史人物劉基 ,搜狐,2020-10-27
- ↑ 劉伯溫傳世之作《賣柑者言》一篇曠世奇文,搜狐,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