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坐落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始建於1982年, 多年來, 學校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推行校校聯合、校企聯合、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農牧民致富和社會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於2013年與上京高級中學合併,現分為基礎部和職教部。

2018年10月,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通過驗收,被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學校簡介

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創建於1982年,是首批國家級重點校,自治區文明單位[1],赤峰市名學校,香港華夏基金會項目學校,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基地和巴林左旗農牧民職業技術培訓基地。現有三個校區,即總部(城鎮部)、農村部、牧區部( 白音勿拉分校)。校園占地300畝,建築面積45200平方米,實習牧場80畝;開設普通文、理科,普通音樂體育美術、美工、調律、農學、畜牧、計算機、財會、 汽車駕駛與維修、建築、旅遊、烹飪、醫學、幼師、 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等共20多個專業。有配套的農、牧、理、化、財實驗室和獸醫站、改良站、汽駕培訓基地以及計算機教室、 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等實習實驗場所;2006年建設「精品專業點」---電子電器與維修專業,裝備了 電工電子實驗室、 數控車床實訓室、中央空調原理室、 機械製圖室;2007年利用自治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專項經費購置了 數控銑床1台、 經緯儀1台、 電焊機1台、 聯想電腦10台、 筆記本電腦8台、5200L打印機1台、 校園廣播系統1套,裝備了5個多媒體教室。學校基本具備了為當地培訓實用型人才的條件和能力。圖書館藏書8萬餘冊。有55個教學班,學歷教育在校生2600餘人;中 短期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培訓教育年均1000人以上;近三年來每年對口升入大學的人數在500—750人之間。

教師隊伍

共有教職工258人,其中專任教師206人,本科學歷占90%,高級教師[2]占30%。目前我校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有:自治區級4人、市級20人、旗級60人,其中,2005年新取得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有:自治區級2人、市級14人、旗級27人。

所獲榮譽

在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懷支持下,1995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校;同年,北方十五省市區職教協作會議在我校召開,得到「草原風光,職教楷模」的讚譽,國家教委職教司副司長 劉占山為學校題詞:「草原職教一枝花」;1997、1998年, 中央電視台兩次採訪報道學校辦學事跡;1999年, 《人民日報》把學校辦學事跡撰入《奮進的中國·教育篇》;2000年,順利通過國家級重點校重新評估認定; 《農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八期)兩次專題報道我校「三農」服務工作取得的成功經驗;2001年,被命名為「赤峰市名學校」,被批准為: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研實驗基地。我們搭建「就業(未入學先為學生就業找出路);服務(服務於農牧民的生產生活);升學(努力把學生送入高校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平台的辦學理念在全市推廣,《赤峰教育報》進行專題報道; 巴林左旗人民政府把學校確定為「巴林左旗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示範基地」。學校始終堅持「面向農牧區、服務農牧業和農牧民;面向大市場、 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辦學宗旨,以改革為動力,以科研為先導,以服務「三農」為根本,承擔科教興旗的重任。

榮譽記錄

2018年10月,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通過驗收,被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視頻

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 相關視頻

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幼師專業室元旦晚會
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