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朮,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蒼朮Atractylodes chinensis(DC.) Koidz.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曬乾,摘去鬚根

產 地

主產於江蘇、河南、河北、山西、陝西,以產於江蘇茅山一帶者質量最好。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大風痹,筋骨軟弱,散風除濕解郁。汁釀酒,治一切風濕筋骨痛

2、《本草從新》:燥胃強脾。發汗除濕。能升發胃中陽氣。止吐瀉。逐痰水。[1]

相關配伍

1、用於治療脾虛濕聚,水濕內停的痰飲、泄瀉或外溢的水腫者:與茯苓、澤瀉、豬苓等利水滲濕藥同用。(《證治準繩》)

2、用於祛濕,治痹證濕勝:可與薏苡仁、獨活等祛風濕藥同用。(《類證治載》)

3、用於治風寒表證挾濕:常於羌活、白芷、防風等同用。(《和劑局方》)

性 味

味辛、苦,性溫。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莖。

歸 經

歸脾、胃、肝經。

生理特性

1、茅赤朮: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l0,直徑1~50px。表面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鬚根,頂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2、北赤朮:呈疙瘩塊狀或結節狀圓柱形,長4~225px,直徑1~100px。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黃棕色。質較疏鬆,斷面散有黃棕色油室。香氣較淡,味辛、苦。

功 效

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

主 治

用於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蹙,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

禁 忌

《本草綱目》: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魚。[2]

炮製方法

1、赤朮: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2、麩炒赤朮:取赤朮片,照麩炒法炒至表面深黃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