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科山福德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科山福德祠
圖片來自xuite

赤科山福德祠,或赤科山土地廟,台灣花蓮縣玉里鎮觀音里赤科山區的土地公廟之一。

沿革

花蓮縣玉里鎮赤科山隸屬海岸山脈,山區行政規劃入觀音里為主,少部份歸分在松浦里及東豐里境內。赤科山聚落屬於玉里鎮觀音里第九鄰,座落於山區峰頂海拔約800公尺至1200公尺的丘陵台地上,同時種植面積廣達300公頃的金針花園區,在每年七、八月夏季盛開,風景美不勝收、吸引旅人如織,為台灣聲名遠播的觀光景點。[1][2]

赤科山區住民根據2013年2月資料為60戶300人左右,居民多以務農為主,「土地公」為當地居民主要信仰,根據耆老表示,從前農作歉收、常有天災禍害,居民苦不堪言,但自從起建福德祠、迎奉土地公入廟安座之後,災損漸漸減少,收成漸趨穩定,生活風調雨順,居民皆言有賴土地公之庇蔭。每年農曆十月初九,赤科山土地廟管理委員會皆會舉辦建廟紀念的慶典活動,舉凡赤科山的居民皆會準備牲禮,延請布袋戲團表演酬神,並辦桌邀請訪客共襄盛舉,以感謝土地公一年來的庇佑。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3]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復興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實際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與農村地區的土地廟相對的,是供奉城市守護神的城隍廟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爺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爺夫人,是和藹可親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赤科山(赤柯山)〉. Travel King 旅遊王.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Chinese (Taiwan)). 
  2. 〈赤科山〉.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2019-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Chinese (Taiwan)). 
  3.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