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麂[1]學名:Muntiacus muntjak),又稱印度麂,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麂屬,目前可分15個亞種

特徵

赤麂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類,體長1~1.2公分,肩高50~55公分。雄麂有小角,角冠基部分出一小枝,角柄前方有一黑色縱紋。長有突出上顎的犬齒,每年會脫角及重長;雌性無角。 赤麂眼下長有發達的眶下香腺額腺較長,會分泌香油用以標示領域。

與山羌的分別

許多人會將赤麂與山羌混淆,甚至誤將兩者視為同一種動物,但其實不然。事實上赤麂和山羌是不同品種,兩者外形很相似,山羌身形較小,膚色由黃色至棕色都有;赤麂身形較龐大,一般呈紅棕色。在2006年香港漁護署做大型普查,才發現在港的所謂「山羌」,全部是赤麂。[2] [3]

習性

赤麂性格溫馴細膽,受驚或遇到危險時會發出如狗吠的聲音,所以又有吠鹿(Barking Deer)的稱呼。除了交配季節外,牠們一般獨居,但也有少數群居,甚至與其他大型動物一齊進食。牠是孤獨活動的動物,習性膽小謹慎,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白天隱蔽在灌叢中休息。活動範圍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時,無論跑多遠,最後又會回到自己原來的活動區域。 野狗緬甸蟒蛇是赤麂的主要天敵。 另外,由於赤麂天生心臟有問題,當受驚嚇時,心臟跳動可以超過二百下,若承受不了時可致急性心臟病而死。 赤麂為植食性動物,主要以植物嫩枝及幼葉、花、野果果實、農作物為食糧,有時會捕捉昆蟲來吃。

分佈

赤麂主要分佈於亞種分布於爪哇蘇門答臘南部、印度東南亞及中國華南等地區。

繁殖

赤麂生育能力很強,全年繁殖。雌麂8月齡,雄麂12月齡性成熟。一般在1~2月交配,妊娠期6個月,7~8月生產,每胎產1~2仔。有時生殖季節可延至秋末。

保護

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並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無危(LC)。

亞種

這是15個亞種:

資料來源

  • 《模糊的腳印》,ISBN 962-86308-2-2
  • 《香港陸上哺乳動物圖鑑》,ISBN 978-988-211-331-2,ISBN 988-211-331-1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