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山東(鄭劍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走山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走山東》中國當代作家鄭劍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走山東

這已經是第四次籌劃山東之行了。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歲月的綿長里總有許多的牽拌與意外。比如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比如孩子補課需要接送,比如高三暑期複課不得自由。在安排之中,或在意料之外,凡事總總,讓你的籌謀計劃一再擱淺。無奈也罷,氣惱也罷,都不得不接受運命的安排。

八月將盡,母親康復,婆婆出院,女兒拿到駕照。十九日晚上,便決定第二天出行,我們也任性一回,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第二天八點,吃過早點,我們駕車出發。

一路暢通,過渭南,出潼關,進入河南,秦嶺山脈愈來愈低,最後,沒入廣闊而平坦的中原大地。下午,車子進入山東境內。剛才還晴空萬里,一會兒傾盆大雨就傾瀉下來。這是真正的傾盆大雨。雨刷器完全不起作用,玻璃上水流如注。這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大雨。

依以往經驗,大雨的範圍小,時間短,這裡下雨,說不定前面還是一片晴空。老話說:隔着犁溝下雨。犁溝這邊下雨,那邊晴天。果不然,向前再行不到十分鐘,雨就沒有了,路面乾爽,絲毫不見雨的痕跡。夏天的雨就是奇妙:同一片天空,東邊日出西邊雨啊!

兩邊樹木整整齊齊,齊刷刷,一起向上生長。遠處的原野上,一律種着玉米,玉米早已過人頭,顯得極高,綠油油地,在陽光下泛着光。這是真正的青紗帳!

天色暗下來了,車子進入曲阜市。來到孔廟附近,找好賓館。這是一家家庭賓館,女主人熱情地領我們看房間,給我們介紹周圍的情況,還特別推薦了網購早點。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山東人的熱情

謝過老闆娘,我們走出巷子,在周圍隨意走走。[[[東西]]兩條街正在修路牙上的路面,開門的店鋪很少,找了一家飯館,點了餐。口味極淡,顏色也淡,不太合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的胃適應了家鄉的飯菜,在外地,能吃到可口的飯菜還真不容易

早上起來,開車到孔廟門前。有停車位,趕緊停好車。沿街有小飯店,走進一家,點了豆腐腦、油條、小米粥。油條和家鄉的差不多,多吃了一些。豆腐腦卻大不相同,沒有辣子,沒有醋,沒有醬油,香油也沒有,味道寡淡。小米倒是熬得粘粘的,只是淡白色的。家鄉的小米粥黃黃的,亮亮的,即使沒有配菜,喝着也是很香的。我到底懷念起家鄉的豆腐腦的味道,懷念起家鄉的小米粥的味道了。

飯店也兼售雜糧煎餅。這幾年,家鄉也有了雜糧煎餅的,聽說,是從山東傳過去的,山東雜糧煎餅應該最正宗的。山東雜糧煎餅和家鄉的有何不同?我很好奇,便在攤前駐足觀看。

做煎餅的是一位大姐,微胖。煎餅大姐從身後取過一張烙好的餅放在鏊子上,刷上醬,再依次放上雞蛋餅、油條、撒子、生菜,捲起,切成兩半,裝袋。大姐身後有一大摞做好的煎餅,大概擔心人多做不過來,提前備好,有客人時就放在鏊子上熱一下。卷油條是家鄉沒有的,而且家鄉的餅子都是現時做,雞蛋現時打,還有火腿腸供客人選擇。看來,任何事物都會有地方差異,傳播總會伴隨着創新。

我沒有嘗山東煎餅,想來味道也是有所不同的。

孔廟景點對教師免票,憑身份證、教師資格證、職稱證可領票參觀。領過票,我們便直奔孔廟。

萬仞宮牆聳立眼前。號稱萬仞,也不過十丈余,但卻象徵着一種地位和精神,這是對文化的認同和守衛。在其他地方,沒有哪一座廟有城牆拱衛,只有在這裡,只有孔廟,才有這等殊榮。

遊人很多,入門檢票時,一個挨着一個,繞過重重圍欄,緩慢行進。進入園區,穿過金聲玉振牌坊、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大成門,來到大成殿。兩邊碑亭聳立,十三碑亭,洪武碑亭,還有眾多無亭之碑。這些石碑,都鐫刻着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封詔。

孔子生前,除過在魯國做到司空、大司寇,其後幾十年,幾乎再未進入官場。他帶領弟子,周遊列國,也沒有哪個國家給他封官拜爵。回到魯國,他以一個教師的身份講學,教導弟子,整理編撰典籍,開創並把儒學思想傳遍天下,使儒學成為與「墨學」並揚天下的「顯學」。後來,墨家衰落,而儒學思想卻代代相傳,並且發揚光大,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一直滋養和激勵着一代代士人,這些人以仁為己任,前赴後繼,薪火相傳。直到今天,儒學也在浸潤着中國人的精神和情感。

穿行而過的一道道門,就是儒學思想傳播的明證。欞星門,始建於乾隆十九年,由乾隆皇帝手書,欞星,「主得士之慶」,皇家祭天先祭欞星,欞星門,表示祭祀孔子如同祭天,尊孔如尊天。聖時門,建於明永樂十三年,取自《孟子》中「孔子,聖之時也」,意為孔子是任何時代的聖人。弘道門,建於洪武十年,「弘道」出自《論語·衛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是一種擔當精神。中華文明沒有中斷,就在於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套獨特的文化價值系統,不僅崇尚英雄而且不斷產生英雄,正是這些英雄,承擔起傳播文化的責任,並且身體力行,實踐着這種精神。孔子、孟子、二陸、張載、朱熹、王陽明,這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着這些事情。「道中華之美,美中華之道」,也是現代人弘揚中華文化的不懈追求。大中門,始建於宋朝,最初為「中和門」,明時擴建更名為「大中門」,取《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把位焉,萬物言焉。」同文門,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八年,「同文」出自《中庸》「今天下同軌,書同文,行同輪」,統一語言、思想、文化,整個中華思想統一到儒學上,正是孔子對中華傳統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大成門,始建於宋崇寧三年,因大成殿而得名,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大成殿東為金聲門,西為玉振門,皆取於此句。

大成殿是供奉祭祀孔子的最大殿堂。殿堂宏偉,塑像莊嚴,匾額掛滿廊前。「萬世師表」,「斯文在茲」,皆是對孔子的頌揚與緬懷。

孔子是一個文化的象徵,歷來統治者尊崇孔子,把孔子置於最高的位置,只是為了他們的江山社稷的穩固。孔子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一種秩序的代表,祭祀孔子,尊崇孔子,是皇家對秩序的期待與尊崇,是江山穩固的期盼與祝願。只有秩序,才能使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無論古代還是當代,都是一樣的。

大成殿後,是寢殿,寢殿後面,是聖跡殿。聖跡殿以圖片和文字的方式展現了孔子的成長軌跡,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發展與成熟。

由廟門至大殿,是孔廟的中軸線,中軸線兩邊,有配殿,有碑亭,殿亭之間,樹木高聳,鬱鬱蒼蒼,正如人們對孔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走出孔廟,北行數百米,便是孔府。孔府和眾多的官家富家府邸如出一轍,前廳寬闊,後院雅致,花園精巧。不同的是,孔府有幾座學屋,凸現孔府特色。另有一座三堂,上書匾額「六代含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來闕里朝聖,孔子第六十七代孫孔毓圻的夫人黃氏已經八十一歲高齡了,而孔子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剛剛出世,從黃氏到孔憲培已是六代同堂。乾隆帝看到孔府人丁興旺,家庭和睦,生活像吃了飴糖一樣甘甜,遂賜此「六代含飴」之匾。傳說乾隆有一女,此女出生時有不吉之兆,破解之法,便是養於普通人家,嫁與尊崇之府。孔家世世受人尊崇,於是,乾隆便將女兒嫁於孔府,與孔家結為親家。

江山易姓,在中國,是最常見之事,長則二三百年,短則幾十年,而孔府,卻不隨江山易姓而改變,世代被封為衍聖公。愈到後來,封號愈多。乾隆深知文化的分量,所以,貴為皇帝,政務繁忙,卻仍筆耕不怠,一生寫詩無數,處處留下詩句墨寶。大概,他也希望借文字留住自己的聲名。

從孔府到孔林,尚有一段路程,電動車、人力車、馬車載人前往。我們選了輛人力車,人力車速度適中,視野開闊,我們可以觀賞路邊景致。

孔林是孔家陵寢所在地,歷代孔家人皆安葬於此。如今,仍時時有孔府後人在這裡看墳、安葬,讓自己與孔家共享尊榮。

從孔林出來,坐電動車返回孔廟,趕到停車處,雨又落下來了。

下一站去泰山。從曲阜到泰山,大概兩小時車程,冒雨出曲阜市,雨越下越大,半小時後,才走出下雨區,路面乾爽,一點下雨的樣子也沒有了。

進入泰安市,找好酒店,又有些微雨,到街上找了些飯吃。姑娘看到一家奶糕批發店,兩塊錢一碗,女兒驚呼,便宜又好吃,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

上泰山有三個入口:紅門、天外村、桃花峪。從紅門直上中天門,這是傳統路線;從天外村可以搭乘上山公交到中天門;從桃花峪則可坐纜車上中天門。我們選擇了去天外村坐公交,這樣可以節省體力。後面還有幾天行程,還是要保存體力的。

早上起來,天空飄着些雨絲,我想起高中時讀過的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頗有些興奮,我也可以體驗一下雨中登泰山的情趣。車子蜿蜓入山,來到中天門,雨卻不見了蹤影。霧氣很重,一團一團的白霧,一路追隨我們,和我們一起往上走。

像許多名山一樣,泰山崖璧上也刻着許許多多、大大小小、形體各異、內容有別的文字。行書,楷書,隸書,草書,不一而足。「山輝川媚」「峻極於天」「江山如畫」……都是讚揚泰山的雄奇壯麗之景的話。

拾階而上,我走一走,等等姑娘,感覺並不費力,也不算太累。十八盤是泰山上最難走的一段路,路長且陡,但並不險峻。有人領着孩子,有的孩子蹦着跳着,上得很輕鬆;有的孩子臉漲得通紅,仍然堅持着;一個小女孩,一直哭,一直哭,被媽媽拽着,走一走,停一停,淚水抹滿了臉。十八盤考驗的不僅是人的體力,也考驗人的意志。有人咬牙堅持,有人裹足不前。無論孩子還是老人,都有人永不服輸,也有人在困難面前輕易放棄,亘古依然,並不因時代有所不同,也不因身份和年齡的差異有所不同。

遠遠望見南天門,人們驚呼,欣喜,想要坐下歇息的人又鼓起勇氣,繼續向上。

登上南天門,就走完了最難走的路。

南天門之上,有天街,紀念品琳瑯滿目,各種小吃食散發着誘人的香味。碧霞元君祠,宏偉壯觀,焚香爐全銅製作,厚重拙樸。祠中着供奉泰山奶奶,有求必應,是人們參拜祈福的對象。五嶽獨尊的石刻前,人們排隊拍照。泰山極頂,也是遊人打卡留念之處。孔子「小天下」的登臨之處,杜甫「一覽眾山小」地方,反倒遊人廖廖。

關於泰山,許多人是從地理書上知道的,它是五嶽之尊,五嶽之首。對於一個普通的遊覽者來說,這就足夠了。當然,關於泰山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那是不勝枚舉。比如說盤古開天闢地,頭顱化作泰山;比如說舜帝巡狩泰山;比如秦始皇泰山封禪……

一座山,或因山勢之雄偉著稱,或因文化之厚重聞名,而泰山兩者兼而有之。帝王封禪,文人賦詩,讓泰山更顯貴重。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我想,只因孔子心懷天下,他的眼中筆下才有了天下。杜甫「一覽眾山小」,也是他心念蒼生,情系社稷,才會有如此氣魄。心有泰山,才會有登臨的渴望,這也是許多人不遠千里,不懼艱險,登臨極頂的原因。

日觀峰正是觀日出的極佳之處。泰山日出,是許多登山者渴望觀看的壯麗景觀。清代姚鼐在隆冬之時,頂風冒雪,登泰山以觀日出,情真意切,讓人欽佩。或許是上天垂憐蒼生,有意賜於眾生一處勝景,日觀峰頂平坦,正適合人們駐足觀日。

我們白天登山,無緣日出之景觀,但站在日觀峰上,俯瞰群山,眾山皆小,我也生出「一覽眾山小」感慨。天氣很好,陽光明亮,山下的泰安市一覽無餘。高樓鱗次櫛比,密密實實,人煙阜盛。當年孔子站在這裡,看到山下的蒼生社稷,才生出「小天下」的感慨吧?

論高度,泰山不及華山,但歷代帝王卻選擇泰山封禪,與天對話。我百思而不解。從咸陽到泰山,經過多少大山?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座大山?是不是在華北平原的盡頭挺立的這座大山,比連綿不絕的秦嶺之中無數的大山相比,更顯得卓而不群,更見其雄渾奇偉?還是因為,在遙遠的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更具有神秘和強大的力量?無論我思考什麼,怎樣思考泰山都在那兒,不言不語,卓然獨立,睥睨群雄!

繞過泰山,一路向北,我們來到濟南。

之所以執意到濟南,不僅僅因為濟南是泉城,有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也不僅僅因為大明湖,湖畔深情溫柔的夏雨荷,也不僅僅因為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而更因為濟南的兩位大詞人。李清照與辛棄疾,一個婉約詞的代表,一個豪放派的代表,他們如何在這座城裡面生活成長,如何成為文學史上最熣燦的明珠?那時,濟南叫歷城。李清照在這裡度過了她快樂的少女時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不知少女李清照誤入哪一片藕花深處?而辛棄疾一出生就是戰火紛紛,濟南已陷入金兵的鐵蹄之下。辛棄疾讀書學習,更練劍習武,考察地形,為抗金做準備。青年辛棄疾一身豪氣,入義軍,斬叛徒,把義軍帶到江南。「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那時的稼軒,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一座溫柔的泉城如何孕育了詩意靈魂和錚錚鐵骨?大明湖畔的鐵鉉,這位山東布政使,在靖難之變中,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召集潰敗的士兵堅守濟南,擊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奪位後被施以磔刑,被凌遲而死。在鐵鉉,是與非,對與錯已不重要,在中國士人眼裡,重要的是氣節。鐵鉉堅守城池,堅守的是中國士人的忠誠與堅貞。

趵突泉噴水如注,泉水澄澈。大明湖碧波蕩漾,遊廊迴環。李清照紀念館在公園中央,遊人如織。辛棄疾紀念館在大明湖南側偏僻之處,行人廖廖,英雄落寞。鐵鉉祠更狹小,一間小小的房子僅供奉一尊鐵鉉塑像。

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湖水碧綠,遊艇在湖面上輕盈穿梭。一切安靜而祥和,這是人們的追求的幸福生活。詩與遠方,大明湖就足夠了!

從大明湖出來,稍微歇息之後,便出發前往東營,黃河入海口就在那裡。

高速路油光發亮,車子如在水上滑行一樣,輕盈自在。勝利油田從車窗外閃過。一路行來,地理書上的一些名詞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在身邊閃現又過去。

過東營市,天色越來越暗,黃河灘平坦空闊,沒有村鎮,沒有燈光,車輛也極少。我們擔心到入海口沒有住宿之地,便往海口鎮駛去。

漸漸有了燈光,有了屋舍,路邊有一家賓館,這是我在網上搜到的那家賓館,門前有車輛,於是便入住。安頓好,我們去街上找飯吃。街上行人很少,有幾家店鋪開着門,都是燒烤店,有人在門外吃飯,興致很高。我們走進一家,有河鮮,點了兩個菜,一盤蝦,一盤蚌。菜很快就做好了。蝦是紅燒味的,蚌是燒烤味的,好吃極了,我們也滿意極了。女兒喜歡的不得了,又是拍照,又是發朋友圈。這是進入山東吃得最盡興最滿足的一頓飯。

從街上往回走,月亮升起來了,又圓又亮,只是,月亮怎麼從南邊升起來了?不對,那是東邊。和高德地圖一比對,果然是東方。月亮是沒有錯的,錯的是我。我自詡方向感還是不錯的,但每次出來,轉來轉去,總有一段或幾段路就迷方向了。方位不斷變換,實在是沒辦法的事。

早晨起來,到鎮上吃了早點,第一次吃了茴香味包子,有肉,吃第一口還香,再吃,就勉為其難。我自覺有些挑食,素就素的,葷就葷的,最不能見素菜加一點肉。愛人和女兒吃得開心,滿嘴流香。

天公作美,今天天氣很好,預報中的雨沒有一點蹤跡,一點霧都沒有。正是觀看河海交匯的最佳時日。

電瓶車在蘆荻中穿過,荻草隨風搖動,心也讓風拂過一樣,輕輕搖動,舒坦而熨貼。如果是秋天或冬天,雪白的荻花隨風搖動,那又是怎樣的鋪天蓋地的美啊!今天也很好,陽光正好,微風正好,滿眼的綠色也正好。

我們坐上遊船,向入海口進發。

輪船衝擊着河水,河水拍打着輪船,遊船飛快地向前行駛。河面愈來愈寬,二百米,三百米,漸漸地,河岸看不到了。目力所及,皆是黃河之水,一波涌着一波,向兩邊涌去。一艘遊船迎面開來,擦船而過,擊起的浪打在我們的船上,船在浪中劇烈顛簸,引起人們的陣陣驚呼。

藍色的海水涌過來了。

河水與海水相接。黃色的水擠着藍色的水,藍色的浪拍打着黃色的浪。涌着,擠着,河海相接,河海相擁,這是最奇特的景觀,這是大自然的傑作!

輪船在河海交匯處慢慢旋轉,讓人們盡情地拍照驚呼。此刻,我凝視着那神奇的交匯,眼光甚至不忍心離開它,去看一看碧波浩瀚的大海。

大海,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它呢?廣闊,浩瀚,壯美,一切的詞語都似乎顯得蒼白無力。

而我出陝西,過河南,入山東,從山東南邊的曲阜,到山東的東北的東營,千里奔波,也只為一睹這神奇的交匯。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海,不知海之闊,不知地之厚。莊子《秋水》中的河神,自以為「秋水匯聚,浩浩蕩蕩」而「洋洋自得」,當它來到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與膚淺,禁不住望洋而嘆。而我,我們,又何嘗不是河神,當我們沾沾自喜的時候,當我們洋洋得意的時候,不妨把眼光放遠一些,登一登高山,看一看大河,走一走這無邊無垠的大海。

人生有限,人走過的路更有限,而天地無垠,美景無數。我曾立下誓言,要走遍天下名山大川,這是不是太狂妄了?終其一生,這個誓言恐怕就只是一個願望吧。

不過,短短几天,駕車行走,拜謁孔子,登臨泰山,問候才女英雄,遇見河海交匯,對於這個暑假,對於這個夏天,就已經很好!

揮手作別黃河,回首再望山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

作者簡介

鄭劍,中學教師,陝西省渭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渭南市文藝**家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