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私假幣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走私假幣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第一百五十一條的規定,走私假幣罪是走私偽造的貨幣的行為。

假貨幣包括偽造的任何國家或者地區的貨幣,尤以可自由兌換幣為偽造的對象。走私假幣罪的認定,是看其非法運輸、攜帶、郵寄的貨幣是不是發生在進出國邊境,如果不是發生在國邊境,則不構成本罪。

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對我國現行刑法作出修改。根據修正案,走私假幣罪死刑罪名被取消。

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複雜客體,其不僅侵犯了國家對貨幣的管理制度,而且也破壞了國家對外的貿易管理,本罪的對象,與其他諸如走私毒品罪[2]、走私

淫穢物品罪不同,它僅限於偽造的貨幣。所謂偽造的貨幣,是指依照人民幣或外幣的圖案、形狀、色彩、線條等特徵而通過印刷、複印、石印、手描、照相等方法製作的以假充真的貨幣。既包括偽造的人民幣,又包括偽造的外幣。按照偽造的方法,其可分為機制膠印、凹印假幣、石板、木板、蠟板印假幣,複印、譽印假幣,照相假幣、描繪假幣、板印假幣、複印、制板技術合成假幣,模仿硬幣鑄造的假幣等多種。對於變造的貨幣即對貨幣通過採用剪貼、挖補、揭層、塗改等的方法加工處理,而使其改變形態、升值產生的貨幣,嚴格說來,並不屬於偽造的貨幣,對其走私的不宜以本罪論處。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有關貨幣的管理法規及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攜帶、運輸、郵寄偽造的貨幣進出國(邊)境的行為。所謂逃避海關監管,是指採取種種方法,以躲避海關對其所運輸、攜帶、郵寄的偽造貨幣進行監督和檢查的行為。逃避海關監管是走私行為最為本質的特徵之一,對於本罪當然亦不例外。其實,行為人明明知道偽造的貨幣是國家一再嚴厲禁止進出國(邊)境的,如果被海關發現,必然會予以沒收。因此,走私偽造的貨幣的犯罪分子要達到其目的,只有採取種種不正當手段,使其所運輸、攜帶或郵寄的偽造的貨幣逃避海關的檢查與監督。至於其方式則多種多樣,有的是繞關走私,即繞過關品,在沒有海關或邊境檢查站的地方,非法運輸、攜帶偽造的貨幣進出國(邊)境;有的是瞞關走私,即雖通過關口,但企圖採用隱匿、假報、偽裝等手段,以欺騙海關部門的檢查,通過海陸空等運輸線郵寄偽造的貨幣進出境。這些行為,都是一些典型的走私偽造的貨幣之行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典型的走私偽造的貨幣的行為,在理論上,又常被稱之為間接走私或准走私的行為。根據本法的有關規定,准走私的行為主要包括下列幾種情形:

(1)直接向走私偽造貨幣的犯罪分子收購偽造的貨幣的;

(2)在內海、領海收購、運輸、販賣偽造的貨幣的;

(3)與走私偽造的貨幣的犯罪分子通謀,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或為其提供運輸、保管、郵寄或若其他方便條件的;等等。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年滿十六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成為本罪主體;單位亦可構成本罪。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並且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仍決意逃避海關的監管並將其運輸、攜帶或郵寄進出國(邊)境,過失不能構成本罪。如果行為人在不知情或者完全受到矇騙的情況下運輸、攜帶或者郵寄了偽造的貨幣進出境的,就不構成本罪。當然,這並不排除可以構成他罪,如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等。行為人是否具有牟利的目的,對本罪的構成沒有影響。

視頻

走私假幣罪 相關視頻

假幣能騙過驗鈔機?《焦點訪談》揭開假幣真面目


法考天天學之刑法篇51持有、使用假幣罪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國經濟網,2009-08-27
  2.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概述,搜狐,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