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耀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耀東
圖片來自王超網絡原圖鏈接
出生 1915年10月25日
江蘇省淮陰縣
逝世 2008年8月20日
國籍 中國
教育程度 武漢大學機械系
職業 曾任台灣當局「經濟部」部長
「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出任第一任中鋼董事長兼總經理

趙耀東[1](1915-2008),男,曾任台灣當局「經濟部」部長、「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先後就讀於江蘇揚州中學、武漢大學,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機械系。其父親趙隸華是當時江蘇省財政廳的廳長。趙耀東的父親喪偶後迎娶出身於教育世家,時任江蘇省揚州中學音樂老師的李崇祜女士。其妻子叫朗英,似乎身體欠佳,有兩兒一女。老伴去世後,趙並未續弦,由長子及大兒媳照顧其生活。

基本簡介

趙耀東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機械系,後留學美國,獲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曾任台灣經濟部部長、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趙耀東校友在台灣,長期從事企業和經濟管理工作,創建過10座紡織廠,主持創辦中鋼,在他擔任台灣經濟部長之職時,以鐵肩擔重任的大無畏精神,一展長才,博得「鐵頭」部長之形象,為台灣的經濟騰飛作出了重大貢獻。

1992年5月,他作為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顧問訪問大陸,對兩岸經濟的交流和發展提供建言,受到楊尚昆、朱鎔基李嵐清等領導的接見和讚許。

趙耀東校友離開母校半個多世紀,但始終心繫母校,關注母校教育事業的發展。2002年10月,學校授予趙耀東校友「武漢大學名譽教授」,在訪問母校期間,他為師生作了題為《從台灣經濟發展過程看大陸經濟前景》的報告,深受好評。他還積極倡導兩岸文化、教育、科技、經濟領域的交流。

生平履歷

  • 1940年 趙耀東畢業於武漢大學機械系。
  • 1940—1946年 投身於國民黨官辦企業經營,任中央機器廠助理工程師、資源委員會天津機器廠廠長。
  • 1947年 赴美留學,獲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

1950年 赴台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及中本紡織公司總工程師、代總經理。

  • 1951年 籌建台北紡織廠
  • 1959年 調赴南越援建紡織工業,任越南紡織廠設計經理、紡織工藝公司設計經理。
  • 1964年 轉援新加坡,任紡織公司設計經理。
  • 1966年 返台後,任利台紡織纖維公司副董事長兼「經濟部」大鋼鐵廠籌備處主任。
  • 1968年 任中鋼籌備處主任。嗣後赴美考察實業機構及制度,國企與民企的差異與配合。
  • 1971年 奉命回台籌建中鋼,趙耀東曾發下豪語,若中鋼辦不成,他將提頭見蔣中正父子。有趙耀東長跪15分鐘求才的佳話。
  • 1973年 出任第一任中鋼總經理。致力引進先進生產技術,推廣發明創造,科學經營管理,中鋼發展迅速,頗具效益,為官辦企業之冠,深為時論讚譽。任內請客吃飯自己掏錢,絕不報公帳,也不接受下屬的宴請與送禮。
  • 1978年 升任中鋼董事長兼總經理(當時已經66歲)。他退出中鋼時只領20萬退休金。
  • 1981年 升任「經濟部長」,在任期間從不拿特別費,為了平衡進出口貿易逆差,他斷然禁止1533項日貨進出口。民進黨執政後曾懷疑他是否清廉,特派人到台北、高雄、新加坡、日本等地查他有無私人存款。經此調查後,才相信他確實是清白的。
  • 1984年任「經建會」主任委員,為台灣財經系統著名骨幹人物。在他擔任台灣「經濟部長」之職時,以鐵肩擔重任的大無畏精神,一展長才,博得「鐵頭」部長之形象,為台灣的經濟騰飛做出了重大貢獻。

淡出政壇後,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中鋼高級顧問等職,仍在幕後參與台灣高層財經決策。1992年5月,他作為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顧問訪問大陸,對兩岸經濟的交流和發展提供建言,受到楊尚昆、朱鎔基、李嵐清等領導的接見和讚許,更在島內引起震撼。

趙耀東是武漢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雖然離開母校半個多世紀,但始終心繫母校,關注母校教育事業的發展。2002年10月,武漢大學授予趙耀東校友「武漢大學名譽教授」,在訪問母校期間,他為師生作了題為《從台灣經濟發展過程看大陸經濟前景》的報告,深受好評。

中鋼奇蹟

1973年,出身民間實業界的趙耀東被選入當時台灣的經濟發展策劃機構「經濟設計合作委員會」,並向時任主任委員兼「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力陳台灣自主發展鋼鐵產業的重要性。

當時,許多顧問公司及美國鋼鐵業者均認為,台灣一無市場、二無原料,發展鋼鐵工業不可能成功。但蔣經國「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裁示,決定了台灣發展鋼鐵工業的方向,也使趙耀東這位自稱「一不懂財務、二不懂政治、三不懂鋼鐵」的民間實業家挑下了重任——在台灣辦「第一間中國人自主、自有的一貫作業鋼廠」。

趙耀東為壓低成本、避免單一廠商競標,通過「廠建分離」,分別從全世界六個國家進口不同系統的設備器材,方告完成。為了四處尋覓人材,趙耀東還有過長跪15分鐘的紀錄。

從基層工程師一路升上管理職的趙耀東不僅治軍嚴明,同時又深諳人性在企業行為中扮演的角色,因此,他一方面為中鋼這個公營企業制定了極為嚴明的紀律,另一方面又敢放手予年輕一輩的工程師與經理人揮灑成長的空間。

他曾說「從未犯錯,就表示你從未做事」。為杜絕公營企業內決策需層層轉呈、貽誤事機的弊端,趙耀東曾經替僚屬立下字據,稱「一切責任,由弟本人負責」,甚至將個人印章都交給部屬。而他更緊盯公營企業興辦大型工程的效率,曾屢屢告訴員工,「我們中鋼、台電的工程款多一個小時就是多1萬美金,要分秒必爭啊。」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中鋼至今已成為台灣公營企業中經營績效的標杆,年產能已突破當年趙耀東所設定的1500噸萬粗鋼、達到1700萬噸,並可望於2011年突破2000萬噸,躋身世界第八大鋼廠。

執掌經濟

1981年,趙耀東受命出任台灣「經濟部長」。在任期間,趙的方針就是「一切為了經濟」、「一切為了出口」,在美、日等經濟強國保護主義日盛之際,他大力推動廠商外銷。

趙耀東曾說:「『經濟部』的一切措施都要經過工商界的認可,讓他們感到『經濟部長』是工商界的一分子,是他們董事長的董事長,不要有官與商之分。」

趙耀東剛猛的性格並未因走上仕途而軟化,相反,他把不分職別都要據理力爭的傳統帶進了政壇。趙耀東曾經為了是否採取物價管制措施等問題向當時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抗顏直諫。

據作家郭冠英記述趙耀東的談話說,趙一上任就有五件事情和蔣經國起了衝突。甫上台時,家中恭賀電話不斷,趙卻對妻子說「沒什麼好慶賀的,我要做政務官的典範,搞不好還要坐牢,要有心理準備。

有一次,蔣經國質問趙耀東,「你為什麼反對物價管制」?趙反駁道:「物價管制違反自由化、國際化的原則。台灣和國際做生意,就要按着國際上的規矩走。現在台灣外匯已經不少了,不能把以前在大陸經濟困難時期的方法生搬應套。」

趙耀東還曾經回絕蔣經國幕僚建議政府出手挽救兩家民企的要求,「不是我不救,是救不了!他們連財報都拿不出來,救了,也救不活。」此言既出,成為趙耀東的又一「直面犯上」的證據。

但到了晚年,趙耀東回憶起蔣經國仍然充滿感念,「要不是他破格用我,不會有趙耀東,也不會有中鋼」。

趙耀東1984年從部長任上去職,轉作經建會主委。1988年,美國要求台灣開放雞肉市場,遭到本土雞農強烈反對,趙耀東即出面和時任國貿局長的蕭萬長一齊面對壓力,向群眾解釋協調,最後和美方達成肉和內臟分離的協議,獲得台灣雞農的諒解。

在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台灣「總統」後,趙耀東即因政治立場和李登輝不願折腰而漸漸淡出政壇,但仍受到政界及產業界的普遍敬重。

退休後,儘管已是含飴弄孫的年紀,但他每天仍上網三四個鐘頭,還對記者說「最怕自己落伍,要不斷吸收新知」。[2]

社會評價

台灣聯合新聞網發表社論指出報道,許多人都知道陳水扁任內用過六個經濟部長,但有幾個人說得出他們的名字?又有誰記得他們推動過什麼政策?八年來,不只是經濟部長喪失了國家經濟領航員的角色,他們也失去了個人尊嚴;同時,台灣經濟也失卻了成長動力。鐵頭部長趙耀東先生辭世,正好提醒我們深省這頁台灣經濟活力由盛而衰的轉折。 不論是從國營事業開創「中鋼模式」,或在經濟部長任內闖出「鐵頭風格」,趙耀東在經濟史上創造的傳奇,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他以企業化模式打造的中鋼公司,不僅讓這家國營事業足以吸引國內俊秀投效,經營績效更足與國際最強大的鋼鐵廠媲美。扁政府任內將中鋼當成肥羊宰割,卻始終未能撼動中鋼的核心基石,可見中鋼製度化落實透徹而得以免遭政治黑手荼毒,趙耀東作為創辦人功不可沒。  

趙耀東在經濟部長任內推動的政策,偶亦引發爭議,但他以大開大闔的作風引領台灣企業展望世界舞台,不憚迎戰對手,激發了台灣昂揚的意志。當時他組織的自動化、生產力及能源等「服務團」,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有效的現場指導;包括當時宣揚的許多經濟觀念,諸如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及規模經濟等,不僅指引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方向,開啟了工商企業的眼光,也讓一般民眾深受浸染。那個年代,還沒發明「拚經濟」一詞,但台灣生產及貿易迭創新高,企業充滿鬥志,人民充滿自信,那是一個有明確方向感的時代。 

作為政壇的意外過客,趙耀東能從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到成為留名青史的部長,主要在他過人的膽識和魅力,當然也有賴國家領導人的知人善任。趙耀東深諳企業經營實務,對台灣產業發展也有自己的想像及擘劃;人們之所以樂於追隨他的藍圖前進,是因為沒有人懷疑其中藏有什麼私心。無私,是趙耀東最大的資產。趙耀東常說,烏紗帽不是戴在頭上,烏紗帽應該拿在手上,隨時準備掛冠。不在乎那頂烏紗帽,使「鐵頭」成為鐵頭;相對的,扁政府八年,許多人拚命鑽營就是要搶戴那頂烏紗帽,他們又如何直得起腰杆? 

尹仲容孫運璿李國鼎、到趙耀東,台灣完成了「脫貧致富」的經濟發展歷程,憑藉的全是無私政務官的戮力從公,領引了人民自我提升的渴望。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威權時代可以看到趙耀東這類敢於犯顏直諫的政務官,為何到了民主時代,反而只見唯唯諾諾、苟且阿諛之輩呢?且不說「誤闖政治叢林」的宗才怡連經濟的ABC都不懂,黃營杉又靠什麼本事混了幾個月部長?當何美玥被形容為「阿信部長」,那麼陳瑞隆會應新聞局長之邀在「富士宴」中幫民間財團「牽猴仔」,也就不足為奇了。有這種自甘紆降的部長,台灣競爭力怎麼可能提升?

過去十幾年,是台灣「主體性」、「本土化」口號喊得最響亮的時刻,但國家領導者用人的胸襟在窄化,政務官的角色也在大幅退化。陳水扁任內八年換掉一百多名政務官,不僅把「部長」當成「卒子」,也剝奪了他們向人民負責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走馬燈的內閣,連留下自己的名字都有困難,又能帶給人民什麼振奮和期待? 

社會的前進與提升,需要一些傳奇來激盪;趙耀東的鐵頭年代不論在經濟膽識、在為官風格、在經營思維,都提供了人們美好的追求圖景,他的故事已深刻地留在台灣人民心裡。相對的,近年台灣政務官出現嚴重工具化、官僚化、及自我矮化的傾向,廿年民主改革竟只造就總統唯我獨尊、百官皆下品的反民主現象,連檢調司法都在為貪瀆護航,豈不值得人們深切警惕?

逝世

在台灣經濟起飛年代曾扮演重要推手之一的台灣原「經濟部長」趙耀東於8月20日在台辭世,享年93歲。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親往弔唁,馬英九的副手蕭萬長更難掩哀慟地稱趙耀東是發展經濟的老兵,也是他從政道路上的貴人。

台灣媒體評論稱,在台灣官箴操守亟待重建的今日,被暱稱為「趙鐵頭」的趙耀東所為人懷念者,在於他勇於為政策負責的風骨與清廉自持的政風。而他身上鮮明的「政策規劃導向的自由市場經濟」色彩,以及創辦台灣中國鋼鐵公司的艱辛歷程,即便在20多年後,仍予台灣產官學三界許多啟示。[3]

參考文獻

  1. 趙耀東名人簡歷
  2. 關於趙耀東先生的兩本書新浪博客
  3. 趙耀東王朝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