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榮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榮聲(1915—1995),安徽安慶太湖縣人。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1935年在「一二·九」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春去延安。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任通訊組組長。1938年2月,趙榮聲受組織派遣,到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部做統戰工作,任衛立煌的少校秘書。劉少奇延安到洛陽找趙榮聲秘密談話,囑咐趙榮聲長期隱蔽下去,等待時機,並要做好隨時應變的準備。

人物生平

1942年,趙榮聲到遷往成都的燕京大學學習。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工人日報》文化生活組組長,1952年寫成長篇報告文學《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向人們系統地介紹了吳運鐸。1956年2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其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在建設的日子裡》。1957年,在反右鬥爭中受到不公正待遇。1985年,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了其所撰寫的《回憶衛立煌》一書。

著有回憶錄《回憶衛立煌先生》、《沿着斯諾的足跡》,通訊集《在建設的日子裡》,報告文學《活躍的膚施》、《界首船》,傳記《把一切獻給黨》等。

人物作品

趙榮聲,出生於1915年,縣城東雷家墩人,離休前任中國工人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

民國24年在燕京大學讀書時,接觸和接受了馬列主義,在《燕大周刊》上撰寫了不少宣傳進步和抗日的文章,在同學中頗有影響。他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在宣傳工作中非常活躍,被中共地下外圍組織「社聯」吸收為盟員,不久擔任「社聯」書記。民國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宣傳委員。後被選為燕大學生會執行委員,任《燕大周刊》總編輯。

民國26年春,他與一些同學到達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受到中共中央毛澤東等領導同志的接見,並聆聽了很多重要指示。回到北平後,他在報刊上積極宣傳我黨我軍的情況。武漢的一家出版社,還出版了他寫的延安見聞的小冊子<活躍的膚施)。這本小冊子產生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使許多知識青年受到影響,走上革命的道路

民國27年春,趙榮聲受中共組織派遣,到國民黨第一戰區衛立煌將軍總部做統戰工作,任衛立煌的秘書。在此期間,中共中央林伯渠負責同他聯繫,劉少奇到洛陽時曾與他徹夜長談[1]。他在和衛立煌將軍長期相處中,宣傳中共的主張、理論和政策,促使衛立煌抵制蔣介石反共打內戰的行徑。另外,在掩護共產黨、八路軍工作人員和為中共組織、革命軍隊提供情報和物資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國解放後,趙榮聲分配到全總工作,不久調到工人日報社。雖然這時他已是老革命、老報人,可是不論做什麼工作都全力以赴,從無怨言。他當記者時,無論在鞍鋼一汽,還是在寶成鐵路線上,都能深入基層和群眾打成一片。教科書上選用過他寫的通訊,新文藝出版社出過他的《在建設的日子》通訊集,工人出版社出過他的《一個工會主席》單行本。他當編輯時,對群眾來稿認真審讀,對工人作家耐心幫助。他負責的文藝部,聯繫了,大批工人作者,對培養工人作家隊伍起了很好的作用。他所整理的吳運鐸的故事在報上連載後,受到廣大讀者的讚揚,對廣大青年起子很好的教育作用。1956年,他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評為全總直屬機關先進工作者。

1957年反右鬥爭中,趙榮聲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在此之後的20餘年中,他仍一如既往,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並嚴格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1979年落實政策後,趙榮聲又拿起筆積極從事寫作。他不僅寫了許多革命回憶錄,1985年還出版丁28萬字的專著《回憶衛立煌先生》(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此書出版後,11萬冊很快銷售一空。

紅色臥底

「紅色臥底」趙榮聲跟隨衛立煌前後

曾任國家勞動部副部長的劉子久著《憶少奇同志》一書中,寫到:「少奇同志斬釘截鐵地對那位有可能在衛立煌身邊長期呆下去的同志說,你在那裡長期呆下去就是勝利……這位同志沒有辜負黨對他的信任,在衛立煌及其部屬郭寄嶠那裡一直工作到全國解放。這個同志利用他的特殊地位做了一些別的同志不能做的有利於黨的事業的工作。」

這位同志,就是被稱作「紅色臥底」的我黨優秀黨員、著名記者趙榮聲同志[2]

視頻

趙榮聲 相關視頻

趙榮生--君·遠


省民政廳副廳長趙榮生來蓮調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