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跨學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跨學科》,副標題:人文學科的誕生、危機與未來,喬·莫蘭 著,陳後亮,寧藝陽 譯,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讀書,可以治愚啟智,修身進德,是一種修養方法,是一種心靈沐浴。古人云:「人心如良田,得養乃滋長。苗以水泉溉,心以理義養[1]。」岡察洛夫[2]說:「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限發展。」讀一本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好書,如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哲人進行對話,能給你以智慧的啟迪和心靈的淨化。

內容簡介

「文科無用論」大行其道,人文學科經受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機,在這一背景下,「跨學科」的探索可以有怎樣的作為?人文學科何去何從?

喬▪莫蘭以深厚的學術史意識,探討了我們如何將知識組織成學科,以及當舊的思維方式變得過時、不相關、不靈活或有了排他性時,如何將其重組成新的知識結構和聯盟,或者說是「跨學科」的形式。作者講述了跨學科變幻激盪的軌跡,追溯福柯、德里達、拉康、克里斯蒂娃、利奧塔等人的開創性實踐,探討了權力理論、女性主義、酷兒理論、精神分析、歷史主義、生態批評等如何為人文學科打開全新局面。

人文學科本質上是跨學科的,因為它們關注的是人類凌亂、無邊界、無算法規則的狀態,旨在研究人類創造意義的整個雜亂過程。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跨學科來尋求改變與超越,鼓勵學科之間的交流,並對組織知識的方式保持開放態度。

作者介紹

喬▪莫蘭(Joe Moran),利物浦約翰▪莫里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英文與文化史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史、日常生活理論和非虛構性寫作,擅長跨學科合作研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閱讀日常》(Reading the Everyday,2005)、《在路上: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On Roads: A Hidden History,2009)。他也經常為《新政治家周刊》《衛報》《金融時報》等報刊撰稿。

【譯者簡介】

陳後亮,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西方文論、英美文學。著有《「後理論」背景下的當代西方文論熱點研究》(即將出版)、《事實、文本與再現:琳達▪哈欽的後現代主義詩學研究》等,譯有《數字文學:從文本到超文本及其超越》(合譯)。

寧藝陽,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十九世紀英國文學。

參考文獻

  1. 關於讀書的名言,閱來網,2015-01-11
  2. 岡察洛夫及其作品研究,道客巴巴,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