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躁狂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精神狂躁症 原圖鏈接
廈門一男子躁狂症發作 三個月花費近兩千萬 原圖鏈接
躁狂症-心情太好也可能是一種病 原圖鏈接
凱瑟琳澤塔瓊斯不堪壓力 患躁狂症入院治療 原圖鏈接
你以為你只是情緒失控,有時它也叫躁狂症 原圖鏈接


躁狂症(Mania)是指以心境顯著而持久的高漲為基本臨床表現並伴有相應思維和行為異常的一類精神疾病,是躁狂抑鬱症的一種發作形式。以情感高漲、思維奔逸、以及言語動作增多為典型症狀。通常有反覆發作傾向,緩解期精神狀態基本正常,預後一般較好。病因仍未明,但大量資料提示,躁狂症與遺傳因素有關,但無足夠的證據說明本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而心理社會因素起觸發媒介的作用。本病多見於成人,但各種年齡均可發生。[1]

病因

一、遺傳因素。

二、體質因素:循環型人格的主要特徵是好交際、開朗、興趣廣泛、好動、易興奮樂觀、也較易變得憂慮多愁。中胚葉型骨骼、肌肉發達、結締組織充實的病人,比外胚葉型體格纖細嬌弱的人患病較多。

三、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及代謝異常。

(一)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功能異常。

(二)中樞5一羥色胺能系統功能異常。

(三)多種胺代謝障礙假說。

(四)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

四、精神因素:

躁狂抑鬱性精神病的發病可能與精神刺激因素有關,但只能看作誘發因素。

疾病分類

目前在臨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診斷分類標準: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國際分類法系統(ICD-10),美國分類法系統(DSM-Ⅳ)。《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關於躁狂症分類如下: *[2]

1、輕性躁狂症(輕躁狂):

(1)、無精神病性症狀的躁狂症;

(2)、有精神病性症狀的躁狂症。

2、復發性躁狂:

(1)復發性躁狂症,目前為輕躁狂;

(2)復發性躁狂症,目前為無精神病性症狀的躁狂;

(3)復發性躁狂症,目前為有精神病性症狀的躁狂。[3]

臨床表現

躁狂狀態的主要臨床症狀是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

1、 心境高漲:

病人表現輕鬆、愉快、興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於色的神態,好像人間從無煩惱事。心境高漲往往生動、鮮明、與內心體驗和周圍環境相協調,具有感染力。病人常自稱是「樂天派」、「高興極了」、「生活充滿陽光,絢麗多采」。情緒反應可能不穩定、易激惹,可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現短暫心情不佳。

2.思維奔逸:

聯想過程明顯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說話聲大量多,滔滔不絕。因注意力分散,話題常隨境轉移,可出現觀念飄忽,音聯意聯現象。病人常有「腦子開了竅」、「變聰明了」、「舌頭跟思想賽跑」的體驗。

3.自我評價過高: 

在心境高漲背景上,自我感覺良好。感到身體從未如此健康,精力從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過高評價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現誇大觀念。

4.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病人興趣廣,喜熱鬧、交往多,主動與人親近,與不相識的人也一見如故。與人逗樂,愛管閒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慮,興之所致狂購亂買,每月工資幾天一掃而光,病人雖終日多說,多動,甚至聲嘶力竭,卻毫無倦意,精力顯得異常旺盛。

5.食慾、性慾一般是增強的,睡眠需求減少。

病程特徵和典型表現

發病年齡早,多在45歲以前發病,首次躁狂發作多發生青年期,起病較急,可在數日內發展到疾病狀態。成人發病者需仔細詢問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輕度而短暫的抑鬱,如果有,應診斷為雙相障礙。

典型發作表現:為發作性病程,間歇期正常,易反覆發作。躁狂發作時,情感高漲,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即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4]

疾病危害

躁狂障礙如不治療,易反覆發作,長期的反覆發作,導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變和社會功能受損。由於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狀的影響,患者酒依賴、物質濫用、藥物依賴發生率高。躁狂狀態時,由於易激惹、衝動控制能力弱,判斷力受損而做出非理智行為,有可能出現行為輕率、不顧後果,隨意揮霍、盲目投資,亂交友、亂性行為,傷人、毀物。因此,一旦確診躁狂狀態積極治療,避免不良的後果發生。

診斷

一、症狀標準:以情緒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特徵,且症狀持續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揚期,至少有下述症狀中的三項:

l.言語比平時顯著增多;

2.聯想加快,或觀念飄忽,或自感言語跟不上思維活動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隨境轉移;

4.自我評價過高,可達妄想程度;

5.自我感覺良好,如感頭腦特別靈活,或身體特別健康,或精力特別充沛;

6.睡眠的需要減少,且不感疲乏;

7.活動增多,或精神運動性興奮;

8.行為輕率或追求享樂,不顧後果,或具有冒險性;

9.性慾明顯亢進。

二、嚴重程度標準,至少有下述情況之一:

1.工作、學習和家務勞動能力受損;

2.社交能力受損;

3.給別人造成危險或不良後果。

三、鑑別診斷

1、精神分裂症

①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發作與躁狂發作相鑑別,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現興奮、話多、活動多。但主要特徵是言語凌亂,行為怪異、雜亂、愚蠢、幼稚等怪異表現,思維、情感和行為不協調,為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躁狂發作是在情感高漲基礎上出現的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情緒愉快、高漲,有感染力。

②躁狂發作時可伴隨精神病性症狀,應注意鑑別。躁狂發作是以情感障礙表現為主導症狀並貫穿於整個病程,情感高漲伴隨思維和行為改變,發作間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現是以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等怪異為主要表現,與內心體驗和周圍環境不協調,發作間歇期多殘留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

2、繼發性躁狂發作

躁狂發作可由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某些藥物和精神活性物質(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鑑別點如下:繼發性躁狂發作應有明確的腦器質性疾病史、軀體疾病史,有藥物和精神活性物質使用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有相應的改變,可出現意識、記憶、智能問題;情感症狀隨原發疾病病情好轉而好轉,隨原發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躁狂症和與雙相躁狂發作鑑別:需仔細詢問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輕度而短暫的抑鬱,如果有,應診斷為雙相障礙。雙相Ⅰ型:躁狂發作明顯且嚴重,又有重性抑鬱發作;雙相Ⅱ型:躁狂發作一般較輕,其抑鬱發作明顯而嚴重;雙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鬱發作均不嚴重。

3、人格障礙

情緒變化是人格問題還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個人一貫的情緒和行為模式,而躁狂發作有明顯的起病時間,病理性情緒需持續一定的時間。

疾病治療

1、治療原則

①早期識別,早期治療,足量足療程治療,全程治療。

②採取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社會幹預和危機干預,以改善治療依從性。

③長期治療,躁狂發作復發率很高,需要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

④患者和家屬共同參與治療,因需要家庭給予患者支持、幫助。

2、藥物治療

①以心境穩定劑治療為主,心境穩定劑可以治療和預防發作,在心境穩定劑基礎上,根據病情需要聯合其他藥物;

②及時監測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據情況調整藥物,聯合用藥時,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③躁狂狀態 首選一種心境穩定劑治療,根基病情需要,及時聯合用藥,聯合另一種心境穩定劑,或抗精神病藥,或苯二氮卓類;

④心境穩定劑 常用的有碳酸鋰和抗抽搐劑兩類,抗抽搐劑包括丙戊酸鈉,丙戊酸鎂,卡馬西平,拉莫三嗪; [5]

⑤抗精神病藥 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如喹硫平、奧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齊拉西酮等); [6]

⑥鎮靜催眠藥 苯二氮卓類(安定等)。

3、心理治療

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上心理治療。識別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認知模式、情緒和行為模式,提供危機干預,向患者和家屬宣傳疾病知識,以提高治療療效,提高社會適應性及改善社會功能,提高依從性、減少復發。

4、治療療程

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採用綜合治療。

①急性治療期 控制急性期興奮。療程:一般6-8周;

②鞏固治療期 鞏固急性期治療效果,防止症狀波動。療程: 2-3月,藥物劑量一般維持原劑量不變。

③維持治療期 防止復發,恢復社會功能。在仔細觀察下逐漸減少非心境穩定劑劑量。維持治療應持續多久尚無定論,維持治療的藥物劑量和用藥持續時間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因人而異,治療方案個體化。多次發作者,可在病情穩定達到既往發作2-3個循環的間歇期或維持治療2-3年後,邊觀察邊減少藥物劑量,逐漸停藥。在停藥期間如有復發跡象,及時恢復原治療方案,緩解後給予更長時間的維持治療期。發病年齡早,有陽性家族史者應維持治療。

疾病預後

躁狂發作是發作性病程,發作間歇期緩解正常,如能積極治療,可以維持病情穩定。但是,如不進行有效的治療和維持治療,復發率高。長期反覆發作造成疾病發作越來越頻繁,正常間歇期縮短,快速循環,難以治療,殘留症狀,慢性狀態,人格改變,社會功能損害。因此,需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綜合治療的治療理念,防止病情復發。

預後良好的因素包括:病前性格良好,社會適應能力良好,急性起病,病程短,發病前存在明顯的心理社會應激或軀體疾病,發病年齡晚,獲得早期治療,治療效果好,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好,無反覆發作史,無精神疾病家族史,沒有合併人格障礙、焦慮障礙、、藥物依賴、精神活性物質依賴、軀體疾病等。反之預後不佳。

疾病預防

心理社會因素因素在發病和復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心理調節:

①學習心理衛生知識,掌握心理調試方法,培養樂觀、積極、健康的性格,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②矯正不良行為模式,如衝動盲目、不顧後果;

③避免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避免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的生活狀態,適當給自己減壓和放鬆。

早發現、早治療,防復發

①注意識別焦慮、抑鬱、憤怒、厭倦的情緒等不良情緒,注意識別疾病的早期表現,早發現,早諮詢,有病儘早治療;

②躁狂易反覆發作,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學會監控自己的情緒變化及應對策略,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定期門診複查,與醫生溝通,監測病情和藥物副反應,維持病情穩定,防復發;

③避免病情反覆發作,造成疾病難以治療護理,功能損害。

疾病護理

①尊重、理解、接納、關心、支持、幫助患者;

②正確認識疾病,支持患者積極治療、儘早治療,反覆發作者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定期門診複查,與醫生溝通,監測病情和藥物副反應,維持病情穩定,防復發;

③病情不穩定時,注意防止自傷自殺,衝動傷人,及早就診治療,做好心理疏導。處於激越及嚴重躁狂狀態時避免衝突,避免激惹患者;

④學習疾病知識和治療知識,幫助患者觀察病情,及時應對病情變化,採取正確的應對策略,避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⑤平日注意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性格,矯正不良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學習心理調節的方法,避免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避免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視頻

躁狂症的一分鐘科普!

情緒管理工作坊 第十三堂課•躁狂症

雙相情感障礙(抑鬱&躁狂)——病因、症狀、治療(科普視頻)

參考資料

  1. 沈漁邨. 精神病學第5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年. 
  2.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 [23 三月 2020] (中文). 
  3.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年. 
  4. 中華醫學會編. 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9年. 
  5. 王牮, 姜文娟, 童俊; 等. 拉莫三嗪與碳酸鋰在躁狂症治療中的對照研究. 中華醫學實踐雜誌. 2006. 
  6. 劉欣. 利培酮、氯丙嗪合併碳酸鋰治療躁狂症的臨床對照研究. 中國民康醫學. 2006, 020 (16): 1849-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