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斗量(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車載斗量[chē zài dǒu liáng]
車載斗量(拼音:chē zài dǒu liá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車載斗量」的原義是用車裝載,以斗來量;形容數量很多;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車載斗量
- 拼 音:chē zài dǒu liáng
- 注音字母:ㄔㄜ ㄗㄞˋ ㄉㄡˇ ㄌㄧㄤˊ
- 成語出處:《三國志·吳志·孫權傳》
成語出處
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車載斗量」。
成語寓意
趙咨出使吳國,以車載斗量來形容吳國人才之盛,對魏文帝曹丕不卑不亢,維護了吳國的尊嚴,得到了曹丕的讚嘆,完成了使命。現實生活中,人們要養成謙虛、好學的習慣,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車載斗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 [1]
運用示例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舉人、進士、我和表兄兩家車載斗量,也不是什麼出奇的東西。」
-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五〇回》:「一想要是單懂英文的,只要到上海去找一找,定然車載斗量。」
- 現代作家孫犁《白洋淀紀事·吳召兒》:「這不算什麼,要是像今天,好墨水,車載斗量,就不再會為一個空瓶子爭吵了。」
成語典故:車載斗量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戰亂頻仍,最後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其中,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自立為皇帝。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世稱蜀。吳國建國較晚,229年孫權才稱帝,遷都建業(今南京)。「車載斗量」成語背後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220年,勇武超群的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蜀國上下氣憤不已,發誓要報關羽被殺、荊州被奪之仇,於222年調集數十萬大軍,準備對東吳發動進攻。
獲悉西蜀大軍來伐,東吳一時束手無策,驚恐萬分。這時,謀士趙咨提出了一個建議:自己願意為使,前去求見魏帝曹丕,陳說利害,勸曹魏乘虛襲擊漢中,蜀兵回軍自救,則可解除東吳之危。孫權認為此計甚好,令趙咨為使者迅速趕往魏國。
當時,曹丕比較輕視東吳,看完了趙咨呈送的表章,態度傲慢地問趙咨:吳侯孫權是個什麼樣的人?趙咨聽了這種帶有侮辱性的話,強壓心中的氣憤,凜然作答:「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曹丕笑他把孫權誇得過頭了,趙咨就列舉事例,來證明自己並未過譽:魯肅出身平民,吳侯卻能讓其做心腹大臣,是為「聰」;呂蒙最初只是一員士兵,吳侯卻培養他當上了領兵的上將軍,是為「明」;俘虜了魏將于禁,吳侯卻又不殺他,堪稱「仁」;攻下荊州,卻不命令士兵大開殺戒屠城,吳侯此舉應當是「智」;擁有三州之地,吳侯卻想着天下四方,足見其擁有雄才大略。
隨後,曹丕挑釁地問:「我想征伐東吳,可以嗎?」趙咨不卑不亢回道:「大國雖然有征伐的雄兵,可小國也自有防禦的良策!」曹丕又進一步笑問東吳怕不怕魏國,趙咨慨然反擊:「東吳有百萬雄兵,又有長江和漢水作為屏障,有什麼可怕的?」
經過這一場言語較量,曹丕深為趙咨的膽識所震驚,佩服地問:「像大夫你這樣的人,東吳有多少?」趙咨答道:「聰明而且才能突出的,有八九十人;像我這樣的,那簡直是用車裝,用斗量,難以數清!」
此番出使,趙咨讓魏國朝廷上下肅然起敬,最後連曹丕也不由得稱讚:「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卿可以當之耳。」曹丕於是下詔,封孫權為吳王,答應協助東吳對付蜀漢。 [2]
成語釋義:
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參考文獻
- ↑ 車載斗量(漢語成語)的信息介紹
- ↑ 成語典故:(車載斗量)洛陽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