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遼寧省華寶遼硯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遼寧省華寶遼硯博物館籌建於2010年10月,正式開館於2012年8月1日。博物館主要展示宣傳名家或獲得各種獎勵的遼硯作品,以及遼硯製作方面的傳統工具、現代機械、高科技設備等,同時展示相關的圖文資料、工藝美術作品。博物館在展示的同時,還開展遼硯歷史沿革、石材工藝、風格流派等方面的研究。博物館現藏精品遼硯近300方,還有國內外名硯、玉石、奇石、石雕、木雕[1]、貝雕,名家書法、繪畫、篆刻等其他藝術作品近千件。

基本介紹

遼寧省華寶遼硯博物館籌建於2010年10月,正式開館於2012年8月1日。博物館主要展示宣傳名家或獲得各種獎勵的遼硯作品,以及遼硯製作方面的傳統工具、現代機械、高科技設備等,同時展示相關的圖文資料、工藝美術作品。博物館在展示的同時,還開展遼硯歷史沿革、石材工藝、風格流派等方面的研究。博物館現藏精品遼硯近300方,還有國內外名硯、玉石、奇石、石雕、木雕、貝雕,名家書法、繪畫、篆刻等其他藝術作品近千件。「群英薈萃」硯,規模宏大、雕工精細,是鎮館之寶。博物館全天免費開放,不定期舉辦科普講座,提供商品導購服務,設有參觀、會談、購物和娛樂等區域,設施較為完備。館長章永軍是遼硯第四代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全集·遼寧卷》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文聯民間技藝委員會會員,本溪市遼硯藝術協會會長,着名書法家,國家一級工藝技師,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遼寧省玉石、硯石鑑賞大師。

遼硯源於遼代、興於清朝、盛於當代,與端硯並稱為中國名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以本溪地區所產的青雲石、紫雲石、木紋石和自然奇石等為原料,這些石材經上億年演變,青雲石綠如碧玉、紫雲石紫若沉檀、木魚石黃似金木、自然石形態奇異,不僅紋理清晰、色澤美觀,而且質地極為細膩、堅實(硬度為2.8-3.2),屬於抗酸、耐鹼、拒腐蝕、不風化、無輻射的優良石材,素有「滑而不流墨,澀而不磨筆,養墨為群硯之首」的雅譽。遼硯曾為「清宮御硯」和「大遼國硯」,現有89方清宮御硯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在全國首屆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遼硯獲得大獎,從此被譽為「南方有端硯,北方有遼硯」。遼硯作為遼寧「三寶」之一和本溪對外交往的「名片」,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館藏實力

遼硯獨產於中國遼寧本溪,其特有的地質地貌經上億年演變 ,形成褐石紅和石青綠兩種奇石,即紫雲石和青雲石,此硯石素有「滑而不流墨,澀而不磨筆,養墨為群硯之首」的雅譽[2]。這為遼硯的創作和雕刻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天然資源。青藍色的石材上,生有凡纓紫紅色的紋理,似藍天紅霞凝於硯台之中,望去令人浮想聯翩,文思泉湧,倍受歷代文人雅士的珍愛。當年張學良將軍與其蒙師白永禎和贊遼硯的絕句為:「關東山里奇寶開,藍天紅霞凝石材。能工巧匠雕遼硯,珍品獨秀四寶齋」。為弘揚民族文化。進一步發掘和發展遼硯這獨具特色的地方產品,本溪市遼硯廠精選上佳石料,廣集天下雕刻、設計人才,請專家指導,開始系列的遼硯雕刻,並在製作過程中將傳統的手工藝與現代設計、古老的圖案與現代科技創意相結合,使雕、鏤、剔、透工藝精湛,即不失傳統美,又具有現代氣息,使遼硯這一中華瑰寶再度大放異彩!

歷史沿革

發展到清朝,此奇石已不只是局限於雕刻硯台,還用來雕制屏風,煙盒、坐屏等欣賞和實用品,相傳到清代始祖努爾哈赤在一次遊獵時不小心迷了路,遇到一村看到青紅相間的奇石鋪地、圍成院落頗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感,便令隨從請來當地一位知名老者,才知這就是流傳久遠的遼硯硯石,恰好此老者,擅長雕刻,家藏有幾方寶硯,既送於老漢王,這位馬上皇帝愛不釋手,此後,遼硯一度傳開、在努爾哈赤的號令下,老者又雕琢了一座山水座屏,現藏於瀋陽故宮內。1929年,張學良將軍下令徵集遼硯,參加全國首屆西湖博覽會。當時遼硯名揚遐邇,與端硯齊名,並有「南為端硯北為遼硯」的稱謂。1978年鄧小平出訪日本時,帶去四方遼硯,以作饋贈,被日本友人稱作是中國的「國寶」,小平高興地說「遼硯是中國友好的特殊使者」。1998年初沉睡在瓦房店市地下五、六百年的一處明代貴族棺墓,被發掘出土。在大量的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方雕飾槽美的龍鳳硯。令人拍案驚奇的是,揭開硯蓋,當年盛葬池間的墨汁依然能濡濕毛筆筆尖。硯底底款均刻有「自雲塞制硯」五個字洋,據專家考證,這個「白雲墓」即為今天本溪橋頭矚明代時的舊稱。

視頻

遼寧省華寶遼硯博物館 相關視頻

中國遼硯有多牛,走進遼寧省本溪市博物館一探究竟!
本溪一絕 千年遼硯經典傳承

參考文獻

  1. 木雕歷史知多少:該藝術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啦!,搜狐,2018-01-24
  2. 發現地標:它產於遼寧、為中國三大名硯之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遼硯 ,搜狐,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