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冷卻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過冷卻點是中國昆蟲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過冷卻點:昆蟲體液開始結冰時的體溫。是反映昆蟲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標
過冷卻現象:昆蟲體溫下降到0℃以下時,體液仍不結冰的現象。
結冰點:當溫度降到過冷卻點時的溫度時蟲體結冰後釋放出熱量,在溫度變化曲線上顯示為跳躍峰值,峰值即 為結冰點。
過冷卻現象是昆蟲體內抗寒物質在低溫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抵禦低溫環境的生理現象,過冷卻點越低,表明昆蟲的抗寒能力越強
昆蟲學
昆蟲學是以昆蟲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從事昆蟲研究的人稱作昆蟲學家(Entomologist)。遍及全球的昆蟲學家對昆蟲進行觀察、收集、飼養和試驗,他們所進行的研究涵蓋了整個生物學規律的範疇,包括進化、生態學、行為學、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等方面。這些研究的總體特徵就是研究的生物體是昆蟲。
生物學家選擇研究昆蟲作為科學研究材料,揭開了很多自然之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以果蠅(Drosophia melanogaster)為材料發展起來的遺傳學。以昆蟲為題材料的優點:昆蟲易於飼養,生活周期短,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個體;昆蟲是開放循環的動物,器官和內分泌腺的移植比較容易,無脊椎動物的生理問題很多都是以昆蟲為實驗材料研究的;昆蟲作為研究材料不像靈長類動物容易受到社會和道德約束。
參考文獻
- ↑ 最古老的五種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