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迎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迎新鄉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 地處安州區西南邊沿,東接秀水鎮,南與河清鎮、綿竹市拱星鎮連界,西與雎水鎮相鄰,北連秀水鎮新春村。距安縣縣城35千米, 區域總面積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迎新鄉戶籍人口為13549人。

民國,屬雎水、白溪2鄉。1983年,公社改鄉。1987年,併入河清鎮。1989年,析置迎新鄉。截至2019年10月,迎新鄉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迎新鄉月峰村。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綿陽市撤銷迎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河清鎮管轄。

截至2019年末,迎新鄉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1]

歷史沿革

民國,屬雎水、白溪2鄉。

1953年,析2鄉置迎新鄉。

1958年,併入秀水公社。

1959年,析置雎水公社。

1962年,析雎水公社4村和白溪公社3村置紅旗公社。

1981年,更名迎新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87年,併入河清鎮。

1989年,析置迎新鄉。

2016年4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綿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以原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州區的行政區域,迎新鄉改屬安州區。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綿陽市撤銷迎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河清鎮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迎新鄉轄臥龍、皇覺、月峰大溪、七一、銅鑼、馬靈、紅牌樓8個村(居)民委員會。

截至2019年10月,迎新鄉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迎新鄉月峰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迎新鄉地處安州區西南邊沿,東接秀水鎮,南與河清鎮、綿竹市拱星鎮連界,西與雎水鎮相鄰,北連秀水鎮新春村。距安縣縣城35千米, 區域總面積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迎新鄉地處龍門山脈中段,地勢平坦。

氣候

迎新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6.3℃。年平均降水量126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水文

迎新鄉境內河道屬凱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雎水河(俗稱干河子)、白溪河水源灌溉農田。

自然災害

迎新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風災、地震等。風災害年平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6-9月。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在2008年9月20日,境內皇覺、月峰、大溪、七一、銅鑼、馬靈、臥龍等村,發生大面積風災。損毀房屋300餘間,水稻絕收面積500畝,玉米絕收面積3500畝,直接經濟損失4300餘萬元。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鄉4918戶14955人受災。地震造成54人死亡,占總人口的近4%o,148人重傷。場鎮房屋倒塌736間,農村倒塌損毀33434間,倒塌損毀率達95%以上。全鄉農房直接經濟損失達5.8億元,農村場鎮各項設施損失1.1億元,工農業生產直接損失達1億多元。

自然資源

2011年末,迎新鄉耕地面積1.7萬畝。

人口

2011年末,迎新鄉轄區總人口1428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7人。另有流動人口536人。總人口中,男性7427人,占52%;女性6856人,占48%;14歲以下3000人,占21%;15-64歲8569人,占60%;65歲以上2714人,占1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88‰,人口死亡率8.54‰,人口自然增長率2.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9人。

截至2017年末,迎新鄉常住人口為9333人。

截至2019年末,迎新鄉戶籍人口為13549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迎新鄉財政總收入113萬元,比上年增長41.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8萬元,比上年增長3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5萬元,增值稅20萬元,企業所得稅13萬元,個人所得稅1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40%、10%、171.4%。農民人均純收入5898元。

截至2019年末,迎新鄉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農業

2011年,迎新鄉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5.1%,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12864噸,其中水稻8582噸,小麥280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254畝,產量350噸,其中花生85噸;蔬菜種植面積2894畝,產量2894噸,主要品種有蓮藕、白菜,其中蓮藕1254噸,白菜7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900隻,年末存欄400隻;牛飼養量700頭,年末存欄500頭;家禽飼養量30.2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生產肉類2336噸,其中豬肉1774.8噸,牛肉58.59噸,羊肉13.5噸;禽蛋545.5噸;畜牧業總產值5968.6萬元。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淡水水面0.2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20公頃,產量125噸,漁業總產值272萬元。

工業

2011年,迎新鄉工業總產值2.5億元,比上年增長30%,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43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8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商業

2011年末,迎新鄉商業網點123個,職工141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郵電業

2011年末,迎新鄉郵政業務收入5000元,電信業務收入150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5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1所,在校生800人,專任教師4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00人,專任教師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1998年1月,迎新鄉開通有線電視。

2011年1月,迎新鄉開通有線廣播站,廣播喇叭740隻,入戶率80%,通響率100%。

2011年末,迎新鄉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5件;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個,業餘演出人員50人;劇院1座,座位156個,每萬人擁有110個;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89平方米,藏書8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體育場地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5人。有線電視用戶1200戶。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迎新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3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固定資產總值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0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5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8000人次,住院手術20台次,出院病人15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

社會保障

2011年,迎新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10人,支出3.35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279元,比上年增長1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人次,支出3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0戶,人數361人,支出39.9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92.1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7人,支出6.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6人,支出18.8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醫療救助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1人次,共支出1.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社區服務設施1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新增就業人員22人,有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6%。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迎新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0件,征訂報紙50份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比上年增加23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98%;移動電話用戶1.5萬戶,比上年增加2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5%,寬帶接人用戶0.3萬戶,比上年增加150戶。[5]

基礎設施

能源

2011年,迎新鄉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10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1.5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95%,供電可靠率95%。

交通運輸

2011年,迎新鄉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客運總量3.5萬人次,貨運總量1.3萬噸。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1953年,時值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以"迎接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之意,命名為迎新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