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揚州許書記家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還揚州許書記家集》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內容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闕文》[1]。
“ |
君不見近代詩家流,胡為蹇滯多窮愁。 張生漂泊冬瓜堰,徒雲輕薄萬戶侯。 浩然無成鹿門去,李洞慟哭昭陵休。 生無風教興王化,死無勳爵貽孫謀。 可憐詩道日已替,風騷委地何人收。 高陽許公精六義,獨向聖朝生後嗣。 因將先集進九重,高步金台曳珠履。 祖德光輝聖主知,府尹賢明丞相子。 廣陵郡大古九州,記室官清外三字。 遂令天下學詩人,徒羨君家窮四始。 我來迎侍游江都,玳筵往往陪歡娛。 遂求家集恣吟諷,海波乾處堆珊瑚。 因思賈孟收家一何苦,詩鬼嗷嗷餒無主。 子孫淪沒誰及君,閒倚紅蓮傾淥醑。 草檄餘閒好賦詩,莫放風情忝爾祖。 |
” |
— [北宋]王禹偁 |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2]、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文學主張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較高者,他在詩、文兩方面的創作都較為突出,促進了宋初詩風、文風的變革。宋初詩派林立,但主要是"白體[3]"、"西崑體"、"晚唐體"三家。王禹偁屬"白體"。
古文: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來反對唐末以來浮靡文風,提倡平易樸素的優秀作家之一。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義之易曉"(《答張扶書》),反對艱深晦澀,雕章琢句,為後來的歐陽修、梅堯臣[4]等人的詩文革新運動開闢了道路,因此頗受後人推重。北宋初期,文壇上沿襲唐末五代頹靡纖麗文風。
其代表作《黃州新建小竹樓記》[5]寫於貶官黃州時期。文中極力渲染謫居之樂,把省工廉價的竹樓描繪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現出一種忿懣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調優美,富於詩味。
詩歌:在詩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集》卷三二)顯然這種說法稍嫌誇張,但宋初詩風確有白體、昆體、晚唐體之分,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重要的白體詩人[6]。然而,王禹偁的詩風與李昉、徐鉉等白體詩人卻是同中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