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追密者:失控正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追密者:失控正義
圖片來自yahoomovies

追密者:失控正義》是一部2010年驚悚電影,由拉爾沙·康達基執導並與艾麗絲·基爾萬共同編劇,蕾切爾·薇茲在片中扮演內布拉斯加州警官凱瑟琳·波克瓦克,她於1999年獲戴陽國際聘請成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戰後維和人員。

波克瓦克發現戴陽國際在當地進行人口販賣活動(或為其提供便利),她試圖加以阻止,但卻遭到解僱並被驅逐出境。波克瓦克接下來前往英格蘭,把事件內幕透露給了BBC新聞,之後在起訴戴陽非法解僱的訴訟中取勝。

康達基希望在自己的電影處女作中關注人口販賣,她在念大學時得知了波克瓦克的經歷,之後和基爾萬一起努力為項目爭取資金支持。一直到康達基決定製作本片8年後,她才獲得了所需資金,並選擇薇茲扮演女主角。《告密者》由加拿大德國美國共同製作,於2009年10至11月在羅馬尼亞拍攝。

影片於2010年9月13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塞繆爾·戈爾德溫影業負責電影在美國的影院發行。《告密者》在宣傳中成為一部講述20世紀90年代末虛構故事的電影。康達基表示,電影的中的情節大致屬實,但省略了部分細節,例如片中沒有表示出人口販賣受害者們時長三個星期的「磨合期」。《告密者》上映後所獲評價褒貶不一,薇茲和另外幾位演員的表演贏得讚譽,但影評人對許多鏡頭中描繪的強烈暴力內容有不同看法。康達基和薇茲對此表示,在波斯尼亞發生的實際情況比電影中更嚴重,電影已經淡化了這方面的描寫。影片獲得了多個電影獎項和提名,其中包括3項2012年吉尼金像獎提名。

劇情介紹

凱瑟琳·波克瓦克(蕾切爾·薇茲飾)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的一名警察,她接受了英國德莫克拉保安(戴陽國際的化名[1])公司的招募,成為戰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合國國際警察。波克瓦克在當地成功為一位經受過家庭虐待穆斯林女性爭取權益,並因此成為性別事務部門的負責人。

烏克蘭族青年女子拉亞和朋友盧芭被親戚賣給了波斯尼亞的色情人口販賣組織。拉亞和另一位被迫賣淫的少女艾卡一起逃脫,兩人作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被送進女性庇護所。凱瑟琳在調查案件的過程中發現其中涉及到一個大規模的性奴隸組織,由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多國人士運作。她說服拉亞和艾卡出庭作證,指控販賣她們的人販子,承諾會保證兩人安全。然而,一個冷漠的聯合國官員卻把沒有護照的艾卡扔在波斯尼亞與塞爾維亞的邊境上。有腐敗維和人員向人販子通風報信,他們再度抓獲了拉亞並加以折磨。凱瑟琳在樹林裡成功救回了艾卡,但後者已經太過害怕,不敢再出庭作證。

凱瑟琳希望這起醜聞能夠引起聯合國的注意,但卻發現有人為了確保獲得利潤豐厚的國防和保安合同而掩蓋了醜聞。不過她在調查中還是找到了盟友:如人權委員會負責人馬德琳·里斯和內部事務專員彼得·沃德。找到拉亞的屍體後,凱瑟琳向50名高級特派人員發送郵件,詳細說明了自己的發現,但卻很快遭到解僱。被迫離開該國前,她和沃德一起獲得了一位官員承認醜聞中事件的證據,然後前往英格蘭,把證據披露給了BBC新聞,電影到此結果。片尾在字幕中表明,有多名維和人員在凱瑟琳離開後被遣送回國,但由於豁免權法律的保護,沒有任何人面臨刑事起訴,並且美國仍與包括德莫克拉保安公司在內的私營承包商存在業務往來,這其中還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的多個數額達到10億美元級別的合約。

影響

在《告密者》中,德莫克拉保安公司(即戴陽國際)雇員參與戰後波斯尼亞性交易犯罪活動,對此聯合國視而不見,這與波克瓦克的指控一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主持了電影的一次放映,並承諾會採取措施,防止聯合國工作人員參與色情人口販賣活動。對此波克瓦克回應:「不幸的是,恐懼已經廣泛散布。糾正之路將會很複雜,並且無法速戰速決。」她還表示,除波斯尼亞外,維和人員在尼日利亞科索沃布隆迪塞拉利昂剛果利比里亞柬埔寨伊拉克阿富汗海地哥倫比亞幾內亞蘇丹都存在侵犯人權的行徑。

康達基對此表示自己打算保持樂觀,希望電影的放映能夠「讓人們對聯合國參與性交易人口販賣及其它犯罪活動展開真正的討論和思考。」但她也擔心電影可能不會產生預期的持久影響:「我知道我們會聽到很多說法,說自本片上映以來都已經採取了哪些措施,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都還只是說辭。實際情況已經出現升級。」《告密者》在院線上映後,《衛報》報道稱有聯合國官員試圖淡化電影中描繪的事件,並且打擊波斯尼亞境內人口販賣的行動已遭中止。

參考文獻

  1. Lynch, Colum. The Whistleblower: The movie the U.N. would prefer you didn't see. Foreign Policy. 2011-06-29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