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人歸舊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送人歸舊隱》是北宋詩人釋智圓的作品之一。

釋智圓八歲出家,師從天台源清法師,為天台宗「山外」派義學名僧。大中祥符末(1016)卜居西湖孤山,與林逋為鄰,研探經論、撰著講訓,作「十疏」,世稱「孤山法師」。智圓雖為釋子,卻服膺儒術、旁涉老莊,身後除留下大量佛經疏解文字外,尚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詩文著作。

送人歸舊隱

後世影響

作為一位提倡中庸、一生致力於恢復儒道的釋子,釋智圓被宗教界、思想界關注較多,而其文學雜著《閒居編》卻遭受了不該有的冷落。《閒居編》中有詩歌四百餘首,其中寄贈詩占據了三分之一,反映了智圓的交遊範圍和宋初僧人的日常生活狀態;清幽虛靜的寫景詩,則向後人展示了一幅幅宋代西湖及其周圍景物的水墨畫卷;形式多樣的詠物詩,或借物喻人、或蘊含佛理,耐人尋味;詠史詩敢於翻案、不落窠臼,抒懷詩細膩入微、隱逸情濃;邊塞詩[1]與代言詩,數量雖少,但在宋初詩僧中別具一格,展現了智圓豪情與柔情的一面;詩文評論,見解獨特,實應入宋詩話之列。智圓歷經太宗、真宗兩朝,釋子身份和交遊範圍都使其詩歌難以擺脫晚唐體詩風。

但智圓並未沉溺山水與自我的關照,而是積極效仿白居易做諷喻規箴詩,認為「善善惡惡,頌焉刺焉」才是詩人應該遵循的宗旨,並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諷喻社會現實的詩作。除此之外,他還認識到當時文壇存在的弊病,並以實際創作加入到宋初的詩文革新運動中去,提出了「辭尚平淡,意尚幽遠」的詩歌理念。雖然智圓的實際創作與其提倡的詩歌理念還存在着一些距離,但他積極探索、另闢蹊徑的精神以及在宋初詩文革新道路上所作出的努力,都不遜色於宋初任何一位復古士人。由於智圓交遊不廣,《閒居編》的刊刻時間較晚、流傳範圍窄,再加上其自娛的創作觀,導致《閒居編》在當時及後世都沒有引起大的影響。

相關評價

錢穆認為:「唐李翱以來,宋人尊中庸,似無先於智圓者。」

智圓學富五車、見識過人,在宋代思想史、佛教史和文學史上均有一定的成就,後人對他給予了較高評價,如北宋晁說之有雲:「往年孤山智圓凜然有名當世,自成一家之學,而讀書甚博,性曉文章經緯......」

後人給予了其很高評價,如南宋釋志磐認為:「孤山以高世之才,彌天之筆,著十疏以通經,述諸鈔以解疏,其於翼贊教門,厥功茂矣!」元代釋善住有《孤山法師塔》詩一首,對智圓進行稱頌:「身藏陶器見遺文,千載孤高獨有君。」還有現代學者祝尚書認為:「我國古代僧人說詩論文,有着悠久的傳統,唐代如釋皎然著有《詩議》《詩式》,齊己作《風騷指格》《二十式》等。宋代能詩文﹑善持論的僧人更多,契嵩[2]惠洪等等,影響很大;而導夫先路者,乃宋初釋智圓。」

視頻

送人歸舊隱 相關視頻

《中庸》(上)講解
唐詩宋詞?你讀過宋詩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