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參議林郎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喻良能在廣德任職期間,寫了很多詩,其最具代表的應為《桐汭》:」東汭波吞岸,西桐水見沙。祠山千古盛,州宅四時嘉。前直三峰峻,旁連大洞訝。黃南清港曲,織女小橋斜。野店籬為戶,春山繭作花。烏羊難入饌,青果頗宜茶。繃錦饒新筍,槍旗富嫩芽。靈山古佛地,丹井列仙家。鐵冶名猶壯,金牛跡尚漥。滯留三載久,詩板滿煙霞。「這首詩概括地寫了廣德的人文地理歷史物產東汭、西桐、三峰、大洞、靈山,金牛,「滯留三載久,詩板滿煙霞。」說他在廣德任職三年,寫了很多詩[1]。
“ |
人孰不識面,相知貴知心。 唯我與夫子,傾蓋成斷金。 疇昔居京邑,庀職偶相臨。 肯紆鍾期聰,俯聽牙弦琴。 講說三百篇,一一蒙賞音。 朅來鐘山旁,休沐同搜吟。 聯鑣照湖側,攜手天衣岑。 飛鳴互嚶嚶,和樂長愔愔。 無詩不屬和,有酒相與斟。 餉我破羌帖,佳妙同來禽。 復遺先聖像,摹寫自孔林。 二年如巨蛩,一旦辰與參。 襟期自茲遠,詩盟幾時尋。 願言蚤盍簪,無為徒滯淫。 |
” |
— [南宋]喻良能 |
晚年經歷
晚年,喻良能詩風更淳,詩心也更是有為而發,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奔走塵埃老未休,慚愧平生馬少游」。在他的《秋曉野步》中,對百姓的同情、對世態炎涼的悲嘆更是直言不諱。他說:「野潦淨荒陂,驚飆泛枯條;世態徒營營,此心殊了了。」良能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感觸,他的好友何恪的話可以為他註腳。何恪[2]說:「香山公名世人也,學志於古而仁,必欲糾其學用,是學益成,名益遠,而仕益困,然公安之而恤也。」良能雖終於為仕,但要為百姓做有道之士,路途坎坷,感慨良多。
紹熙元年(1190),喻良能上書告老,朝廷准他還鄉。宋光宗親斟御酒為他送行,並給喻良能畫功臣像。皇帝題辭:「戎之道,嚴優並隆,有文有武,噫斯人也,實有掀天護國之功」。並賜贊:「其心甚良,其貌甚莊。持心清簡,節持凝霜。助夫興國,於世有光。」
喻良能衣錦還鄉,鄉人引為榮耀,刻石立碑,名其里為「郎官里」。喻良能在香山築室安居,建「亦好園」,內有亦好亭、磬湖、釣礬等景點。會友吟詩,觴詠自娛,逍遙幽閒,留下許多閒逸詩。他在《菊徑》一詩中寫道:
小徑三秋好,西風百木黃。
但令頻泛酒、日日是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