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生邵南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自舉進士,屢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內容預覽
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自舉進士,屢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況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