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選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選將》選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三《龍韜》。

《六韜》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治國安邦定國的政治著作,其治國思想體系大體上屬於黃老道家,提倡無為而治 。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提示

本篇闡述了選拔將領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首先說明人們並不總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列舉了外貌和內心不相符合的十五種情況,指出「非有大明,不見其際」。因此,應通過實踐來考察識別人才。即通過所謂「八征」:言、辭、間諜、財、色、難、酒等考察他的辭、變、誠、德、廉、貞、勇、態等。「八征皆備,則賢不肖別矣。」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舉兵欲簡練英雄,知士之高下,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與中情相應者十五:有嚴而不肖者,有溫良而為盜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謹而內無至誠者,有精精而無情者,有湛湛而無誠者,有好謀而無決者,有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有詭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肅肅而反易人者,有嚆嚆而反靜愨者,有勢虛形劣而外出無所不至無所不遂者。天下所賤,聖人所貴,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見其際,此士之外貌不與中情相應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謀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征皆備,則賢,不肖別矣。」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君王起兵興師,要選拔智勇兼備的人充任將帥,想知道他德才的高低,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士的外表和他的內情不相符合的情況有十五種:有的外表賢明而內實不肖,有的貌似善良而實為盜賊,有的外似恭敬而內實傲慢,有的貌似謙謹而內無真誠,有的看似精幹而實無才學,有的表面厚道而內不誠實,有的外多智謀而內不果斷,有的外似果斷而實無作為,有的外表老實而實無信用,有的外表動搖而實忠誠,有的言行過激而辦事卻有功效,有的外似勇敢而實膽怯,有的外表嚴肅而實際上平易近人,有的外表嚴厲而內心溫和厚道,有的外表虛弱形體醜陋卻能受命出使無所不至、辦事無所不成。被普通人瞧不起的,卻往往被聖人所器重。一般人不能了解,沒有高明的見識,是不能看清其中奧秘的。這就是士的外表和他的內情不相一致的種種情況。」

武王問:「用什麼辦法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呢?」

太公說:「了解他們,有八種方法:一是提出問題,看他是否解釋得清楚;二是詳細盤問,考驗他的應變能力;三是通過間諜考察,看他是否忠誠;四是明知故問,看他有無隱瞞,藉以考察他的品德;五是讓他管理財物,考驗他是否廉潔;六是用女色進行試探,看他的操守高下;七是處理危難,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保持常態。這八種方法運用之後,一個人是賢還是不肖,就可以區別清楚了。」

治國思想

《六韜》治國思想的基本思路是聖賢的君主通過使用賢能之人治國,並提出了一套足以和儒家內聖外王學說相媲美的治國戰略思想,即"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賢,賢之有啟,以王天下。"要通過修煉個人心性以獲取智慧,通過個人智慧來獲取財富,通過財富來獲取眾人擁戴與歸附,從擁戴歸附自己的眾人中獲取賢才,通過賢才來提高自己,這樣就成為一個良性循環,遇到一定的時機,就以行動以獲取天下。《六韜》強調以道以智治國,在競爭激烈的春秋戰國時期,和儒家的以德治國思想相比更具有可行性 。

歷史意義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的基本理論和範疇,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等,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六韜》據傳在7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選將 相關視頻

六韜
老梁:六韜三略!從中得出諸葛亮和周瑜的水平是什麼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