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骨消莖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骨消莖葉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通骨消莖葉,中藥名。為爵床科山牽牛屬植物大花老鴨嘴Thunbergiagrandiflora(Rottl.exWilld.)Roxb.的莖葉。植物大花老鴨嘴,分布於我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鼓浪嶼,印度及中南半島也有分布。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瘡癤,蛇咬傷。[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通骨消莖葉
漢語拼音:Tōnɡ Gǔ Xiāo Jīnɡ Yè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活血止痛,解毒消腫
主治:跌打損傷,瘡癤,蛇咬傷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通骨消莖葉

拼音名:Tōnɡ Gǔ Xiāo Jīnɡ Y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ex Rottll.) Roxb.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鴉的莖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切段,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大花老鴉嘴 粗壯草質或木質的攀援大藤本,長可達8m或更長。枝多數,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5-6cm;葉片紙質,寬卵形或三角狀心形。葉對生;葉柄長2.5-6cm;葉片紙質,寬卵形三角狀心形,長5-10cm,寬4-8cm,先端短漸尖至急尖,基部心表,邊緣波狀至具淺裂片,兩面被短柔毛,掌狀脈3-7條。花大,有時2朵並生於葉腋或成下垂的總狀花序;花梗長約5cm;小苞片2,長圓形工卵形,長2.5-3cm,被短預選毛;萼環狀而平截;花冠淡藍色,淡黃色或外面近白色,長5-8cm,花冠管短,喉部擴大,冠檐近5等裂,擴展直徑達7cm;雄蕊4,二強,長者花葯有毛,藥室有距,短者花葯無毛而僅1室有距;子房稍肉質,每室有2個胚珠,柱頭深2裂,裂片等大蒴果被柔毛,長約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長喙,開裂時似烏鴉嘴。種子半球形,表面皺縮呈腦紋狀。

性狀

性狀鑑別

藤莖圓柱形,被柔毛,直徑2-8mm,具縱皺紋,灰色至灰褐色。單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闊卵形,長3-5cm,寬2-3cm,兩面粗糙,被毛,灰黃色。氣微,味甘微辛。

化學成分

大花老鴉嘴花含黃酮類成分: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 7-glucuronide),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 7-glucoside)和錦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malyidin-3,5-diglucoside)。尚含一種環烯醚萜類化合物,10-去羥甲基梓果次甙(stilbericoside)。

藥理作用

本植物莖和葉的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時毒性不大,當用量為1g/只時,24小時內每兩隻死亡1隻。對離體豚鼠迴腸、大鼠子宮、蟾蜍腹直肌及大鼠後肢灌流試驗均無明顯作用。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 1、《全國中草藥匯編》:「莖葉治蛇咬傷,瘡癤。葉治胃痛。」
  • 2、《廣西民族藥簡編》:「莖葉搗爛酒炒敷患處,治骨折(壯)。水煎洗患處,治外傷感染。」

形態特徵

植物大花老鴨嘴,別名山牽牛,為攀緣灌木,分枝較多,可攀援很高,匍枝漫爬,小枝條稍4棱形,後逐漸復圓形,初密被柔毛,主節下有黑色巢狀腺體及稀疏多細胞長毛。葉具柄,葉柄長達8厘米,被側生柔毛;葉片卵形、寬卵形至心形,長4~9(15)厘米,寬3~7.5厘米,先端急尖至銳尖,有時有短尖頭或鈍,邊緣有2(4)~6(8)寬三角形裂片,兩面干時棕褐色,背面較淺,上面被柔毛,毛基部常膨大而使葉面呈粗糙狀,背面密被柔毛。通常5~7脈。花在葉腋單生或成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形,先端具短尖頭;花梗長2~4厘米,被短柔毛,花梗上部連同小苞片下部有巢狀腺形;小苞片2,長圓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外面及內面先端被短柔毛,邊緣甚密,內面無毛,遠軸面粘合在一起;花冠管長5~7毫米,連同喉白色;喉22~25毫米,自花冠管以上膨大;冠檐藍紫色,裂片圓形或寬卵形,長2.1~3毫米,先端常微缺;雄蕊4,花絲下面逐漸變寬,長8~10毫米,無毛,花葯不外露,藥隔突出成一銳尖頭,藥室不等大,不包括刺長7和9毫米,基部具彎曲長刺,長3和2.5毫米,另2花葯僅1藥室具刺,長2.5毫米,在縫處有髯毛;花粉粒直徑86微米。子房近無毛,花柱無毛,長17~24毫米,柱頭近相等,2裂,對摺,下方的抱着上方的,不外露。蒴果被短柔毛,帶種子部分直徑13毫米,高18毫米,喙長20毫米,基部寬7毫米。

分布區域

分布於我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鼓浪嶼,印度及中南半島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灌叢。[3]

參考資料

  1. 通骨消莖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通骨消莖葉中醫世家
  3. 通骨消莖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