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造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造次
圖片來自搜狐網

造次是一個詞語,讀音為zàocì,有匆忙倉促魯莽善辯須臾輕率隨便等不同的意思,要根據具體的語句來理解造次的解釋。

釋義

造次:匆忙、倉促、魯莽的意思。

引證解釋

1.倉猝;匆忙。

《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1][2]

《後漢書·吳漢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

吳兢《貞觀政要·公平》:「又天居自高,龍鱗難犯,在於造次,不敢盡言。」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門庭》套曲:「有幾多說不盡人不會的偏僻,風流,是非,造次不容易。」

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申後曰:吾兒不可造次,還須從容再商。」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道:『造次如何好攪擾?』」

清·田蘭芳《袁太學(袁可立孫)傳》:「及其兄宦遊四方,仲方搘拄門戶,靜而不擾。雖造次間,應事各有條理。」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竊維今日之急務,固無逾於此四大端,然而條目工夫不能造次,舉措施布各有緩急。」

2.指善辯。

《漢書·王莽傳上》:「雖有賁育不及持刺,雖有 樗里不及回知,雖有 鬼谷不及造次。」 顏師古註:「 鬼谷先生,蘇秦之師,善談說。」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

《北史·房謨傳》:「少淳厚,雖無造次能,而沉深內敏。」

3.須臾;片刻。

《後漢書·寇恂傳》:「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秖更生亂。」

《魏書·禮志四》:「治身不得以造次忘,治國庸可而須臾忽也。」

陸游《示子孫》詩:「學須造次常於是,道豈須臾或可離。」

景耀月《長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謀,含宮咀徵何悠悠。」

4.輕率;隨便。

《宋書·建平宣簡王宏傳》:「驅烏合之眾,隸造次之主,貌疎情乖,有若胡越。」

唐 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詩:「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沙汀《困獸記》十八:「老教師還連說帶笑,附帶向她描述了一番那次臨時會議的詳細經過,主要是田疇的魯莽造次。」

5.指輕率隨便之事。

元 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這公事非同造次,望相公台鑒尋思。」

6.隨便、亂來的意思。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張飛聽罷,大怒,要斬護送軍人,以救盧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論,汝豈可造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