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逼婚那些事兒(梁德榮)

《逼婚那些事兒》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逼婚那些事兒

每到過年,心裡就很高興,要回家團圓了。可是又有隱憂湧上心頭,甚至弄得愁眉不展。感情還沒有着落的單身男女們,恐怕又得面臨「逼婚」的關口。沒有感情對象,本身心裡就不怎麼爽,如果再遇上被父母大人或親戚朋友逼婚的事,不歡而散那是肯定的了。

林先生的經歷很有些代表性。30歲還未婚的林先生,因多次被逼婚,去年春節「狠心」找了個加班理由,決定不回老家過年。以為這下可躲過一「劫」。誰知離除夕還有幾天,就接到父親電話,說是媽媽生病了,讓他必須回家,否則母親不安,家裡沒法過好年。林先生只好自己開車急匆匆地趕回家。這才知道母親生病是假,要他回家是真。他們還變着法子,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幾張姑娘的照片,讓他從中挑一個。林先生情知上了父母的當,內心煩惱,但又想到父母再不對,也是為了他好,只好硬着頭皮假意相了親。如此逼婚,成功率自然極低。好在林先生處理得不錯,算是過了這個關,但那已是後話了。

其實,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真沒多少人能幸運地躲過「逼婚」。除非你早早地談戀愛,早早地結婚。但是,現在大家幾年大學讀下來,都已經二十好幾了,有幾個能早早地解決婚姻大事的?然而,你不着急,早有人幫你着急了。父母大人是最積極最認真「逼婚」的分子。整天盯着兒女的戀愛和婚姻大事,恨不得自己出頭,替兒女包辦了婚姻才好。身邊有一朋友的女兒,才22歲,每天一起床,她媽就開始吹風,要她趁着還年輕,趕緊找個條件不錯的男人嫁了。還有個舊同事,她的爹媽更絕,在她30歲生日那天,對她下達了最後通牒——再不找老公回來,你就辭職好了。我們在老家給你找個男人,不管怎麼樣也要把你嫁出去。攤上這樣逼婚的父母,那才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父母與子女,遇上婚姻大事就好像「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子女想的是多些人生的機會,讓自己活得更有追求和自由,還夢想要找個情投意合的知心愛人,如果沒找到,就寧願一年又一年地等下去。但做父母的不這麼想。兒女的想法和所遇到的困境,他們是很難體味的。兒女的「偉大夢想」,被認為是吃飽了撐的。婚姻不就是各種條件差不多的一男一女搬到一塊過日子生孩子嗎?「30歲了還不結婚是違法,該判刑!」一位大爺的怒吼,讓很多來不及找對象的年輕男女心裡直打戰。這樣不注重方式和細節,非把子女逼上婚姻這條老路的做法,必然陷入與孩子交流的困境,是很難有好結果的。

而作為年輕後輩,是不是應該考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令人難堪的局面?自己真的做到家了嗎?現實中,很多男女都不願意把自己真實想法告訴父母,不願意與父母作深入的交流。你自己到底在想些什麼?情感失落的背後,有什麼樣的遭際?都一五一十地告訴父母大人了嗎?而父母為什麼要「逼婚」,他們的想法是什麼?你試圖讓對方理解你嗎?如果沒有,也難怪父母會替你着急。父母的做法可能不對,但他們也是出於對子女的愛。如果想通了這一點,也許你就會把封閉的心對父母打開。

用交流開啟相互理解的大門,子女與父母之間因逼婚造成的矛盾,是可以解開的。做子女的見多識廣,關鍵時候主動一些,「逼婚」的話題也可以成為增進情感的契機,家庭幸福的大門是會永遠敞開的。

因為逼婚而互生怨恨,那是很不明智的。要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活着。回到開頭說到的那個曾被屢屢「逼婚」的林先生的事情。他過年時按父母的意思去相了親。回來後,他並沒有馬上告訴父母自己不想結婚,而是平心靜氣地把這個相親女及周邊同類的「逼婚」事件告訴他們。同時,詳細地向父母講述了自己的情況和想法。沒想到,聽了他的敘述,父母馬上安靜下來,沒再逼婚了。我想,這個故事,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1]

作者簡介

梁德榮,筆名劉念、劉一念。祖籍福建武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