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成肉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道成肉身》作者: [美]瑪格麗特·邁爾斯(Margaret R. Miles),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副標題: 基督教思想史,原作名: The Word Made Flesh—— Hish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譯者: 楊華明 / 李林 / 卓新平 張華校,出版年: 2012-9,頁數: 604,定價: 99.00元,裝幀: 精裝,ISBN: 9787511712615。

基督教文化是一種以基督教[1]為其存在基礎和凝聚精神的文化形態,包括其崇拜上帝和耶穌基督的宗教信仰體系,以及相關的精神價值和道德倫理觀念。在約兩千年的發展中,這一文化形態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神學理論建構,哲學思辨[2]方法,語言表達形式和文學藝術風格。

內容簡介

中文版序言(代簡介)

道成肉身,肉身成道,人們對之已談論很多,這是對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理解。雖然對「道」或「肉身」並不很清晰,各自的認知並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所指仍是較為明確,不言而喻的。至於道如何「成」為肉身,肉身又怎樣能「成」為道,人們對這一「成」的過程卻似乎並無太多的談論,甚或對之並不太關注。其實,正是這一「成」連接了道與肉身,即連接了無限與有限、彼岸與此岸、絕對與相對。而「成」這一過程正是曲折的歷史、豐富的情感、複雜的思想,絢麗的藝術,它富有動感、給人生命。「成」才把精神呈現出來,使信仰成為神學,並讓這一思想的顯現得以系統化、形象化、處境化。「成」即為鮮活的歷史、生動的詮釋,它使「神聖」離我們並不十分遙遠。同樣,「成」也並非一帆風順的坦途,而乃坎坷崎嶇的「冒險旅程」。能「成」為道或肉身,箇中乃有難言的艱辛和苦衷。

瑪格麗特•邁爾斯的名著《道成肉身:基督教思想史》以其獨特的視域、細膩的觀察、優美的文筆和匠心獨到的圖象音樂,把人們引入了道與肉身之間互「成」的過程。而且,她更多關注「肉身」成道的深刻蘊涵和奇特經歷,從而使基督教思想史不再是一種抽象、玄奧、枯燥的敘述。在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後,基督教學者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基督教思想史著作,人們對其內容、體例亦幾乎爛熟。不過,這些著作大多為男性學者所為,體現出其「豪放」、「強勢」的風格。而以女性作者的身份來敘說這一幾乎為男人世界「專利」的基督教思想史,瑪格麗特•邁爾斯的這部著作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頗為罕見,同時也給人一種耳目一新、不同凡響之感。與以往同類著作的不同,在於她不再注重傳統宏大敘述的那種張揚,而是洞幽獨微,細心找出被眾多思想史家所忽略、卻非常重要的內容,其敘說亦婉約、清新,讓人感到雋永耐讀,餘味無窮。因此,可以說瑪格麗特•邁爾斯的這部著作乃眾多基督教思想史著述中的一枝獨秀,走出了女性思想家敘說基督教思想史的一條新徑。

雖然瑪格麗特•邁爾斯心中有道,以道成肉身為其著述的立意和核心,然其落筆卻更多重視肉身成道的闡發,以人之視角來談肉身成道、以及道之肉身化,自然而順暢,且有更多的精神反省和思想厚重。道可道,非常道,而以肉身論道則會讓人悟出其自我體驗和內在洞察,看到人們固有的和缺失的,從而尋覓、體會肉身與道之間的不同和關聯,理解其「成」所具有的超越和突破。而這正是基督教思想史的真實意義之所在。「道」之超然性、自立性和神聖性乃是在其肉身化的過程中方能被人體悟、感受,並由此讓肉身之隳沉、受難和更新的意義呈現出來,使人在這種動態的過程中獲得豁然開朗的快感和愉悅。於是,道成肉身這一沉重的話題、抽象的觀念在肉身成道的具體過程中一下子就變得形象、明朗起來,並讓人很容易窺見道法自然的真諦及其秘訣。

瑪格麗特•邁爾斯這種肉身悟道、思能成道的明快及成功,正是在於其能以女性的敏銳而把握住基督教思想史所敘說、展現的「生活與愛」。思想史不只是觀念史、教條史,不能讓人陷入思辨的怪圈而難以自拔。在她看來,這一思想史同樣也是鮮明的「生活與愛」之表達,雖然語言能敘說、勾勒思想在生活中放出的火花、在愛中達到的升華,卻在這種生活與愛中仍顯得平乏、單調。為此,瑪格麗特•邁爾斯要以展示更大時空的音樂、圖景來表達思想內容,使思想真正進入生活、融化在愛之中。這種獨闢蹊徑既有膽識、更顯智慧,她在此乃真正把握了愛生活、愛智慧的思想本真及精髓,使基督教思想史的表述達到不曾有過的鮮活、靈秀。或許,這也淋漓盡致地亮出了女性眼中基督教思想史的特色,讓在卷軼浩繁的男性基督教思想史著作中頗感審美疲勞的人們獲得一種突然眼前一亮的新穎和新奇。

不過,瑪格麗特•邁爾斯的這部著作雖有女性之柔,卻絲毫不會讓人感觸到那種花前月下的愜意和幻想。基督教思想史「道成肉身」的這條主線貫穿其著作的始終,悟道成道之肉身乃「沉重的肉身」,其歷史的真實乃讓人慘不忍睹!她沒有以「神聖史」、「救贖史」、「升華史」的習慣思路來敘述基督徒的「肉身成道」,而是指明基督教會及其出類拔萃之輩在「成道」之途的跌倒、過失。在其筆下,她竟然能以罕見的勇氣來以柔克剛,以犀利的批判來正視基督教的功過是非,對其重要人物加以毫不掩飾的點評。其對人之肉身性的深刻體悟,讓她敢於將基督教會習慣視為「神聖救贖」史中的「英雄」人物「還原」為「罪人」、不留情面地顯露出其「有限性」或歷史現實處境中的人性「缺陷」,從而正面回應了不少歷史哲學家所感慨的歷史上的「偉人」或「英雄」大多都有着過失、干過錯事之見解。歷史並非絕對的黑白分明、善惡清楚,其是與非乃與人的「肉身」之限有着複雜關聯和糾纏。道出「非英雄式英雄」的過失、讓人回到其本應有的謙卑,此即基督教史另類、卻重要的啟迪。這種「人所固有的」,使肉身成道更具戲劇性、挑戰性,亦進而襯托出其「神聖」、「超越」之終極追求的難度及其意義。

基於女性的立場和視角,瑪格麗特•邁爾斯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著作成為女權主義的基督教思想史之表述。她批評了思想史上的「男性主流」,強調應將女性歷史的研究作為基督教思想史的主流,呼籲人們發掘女性作品、關注女性思想。不過,她在此並未走向「重女輕男」的偏激,而是認為這種對性別主義思想的重視應有「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雙向呼應及互動,由此才能使其思想史的敘述真正平衡、公正。但坦率而言,在基督教思想史的把握中要想真正達到男女持平並非易事,這種思想史中的女性關注要想取得突破則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瑪格麗特•邁爾斯在其基督教思想史的研究視域中還注意到了不同宗教的對抗、對話之比較。在此,她並未站在偏袒基督教的立場來評價、議論其他宗教,而是有着對基督教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基督教信仰的肉身成道並非天然已成、完美無暇,而是經歷了在歷史現實中如何生存的糾結、有着利益訴求的掙扎。其「生活」並非總是體現出「愛」,反而乃頻頻捲入「血與火」的考驗,其「洗禮」充滿着與「他者」衝突、爭鬥的因素,故也使其作為「愛的宗教」很難在人間真正實現其理想,完全做到「灑向人間都是愛」。基督教會內部的鬥爭,守舊與革新的較量,政教關係之間的博弈,以及與其他宗教的紛爭,這些在瑪格麗特•邁爾斯的筆端都有着批判性審視。此外,她在論述基督教思想中亦承認、證實了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關聯或承襲,以及由此所受到的多重影響。

《道成肉身:基督教思想史》並非作者閉門造車、埋頭書齋的產物,而是她長達18年之久教學相長、以文會友、集思廣益的結晶。在這種「與眾樂樂」之中,瑪格麗特•邁爾斯至少獲得兩種體驗,一為她通過歷史文獻、古今作品而對基督徒生命經驗,精神歷程的體驗,這使她融入了基督徒的過往歷史,其寫作故而有着堅實的歷史依據和資料基礎;二為她在教學、交流中通過當代人的視域而具有的全新體悟和闡發,此即一種基於歷史但不局限於歷史的創新體驗,從而達到了古今視覺的交匯和融合,並由此使其思想史成為立體、有機的構建。正是在這種教與學之中,她在基督教思想史的立題、選材上都有許多不同於前人之處。在忠實於歷史軌跡、不脫離基督教思想發展線索的前提下,其史論增添了許多藝術色彩和美學亮點,使人不僅在其文字閱讀中感受到基督教思想的深邃、博大,而且在其精心挑選的圖象、賞心悅耳的音樂中對基督教信仰思想另有一種超越語言的感受和鑑賞。所以說,她是在以自身的探究實踐來記明她想要堅持的觀點,即世界、思想並不只是存在於語言之中,生活要遠比語言豐富。

瑪格麗特•邁爾斯文筆優美、情感豐富,她像繪畫、作曲那樣來寫作基督教思想史,試圖讓人擺脫以往閱讀思想史時的單調、枯燥。她想把思想史化為樂曲的流唱、圖景的變換,故而能夠引人步入美的歷程,使思想史的研習有着更多的審美情趣。其努力從而可以使閱讀者的心與思都能得到充分的調動。這樣,我們就可選取一種藝術鑑賞的心態來跟隨她走進基督教思想史的寶庫,既以一種觀察者的身份來審視、評價其敘說,亦可作為參與者來與之展開精神對話、思想交鋒。頗為可惜的是,其所寫的思想史歷程僅走到18世紀末就戛然打住,不過這一終曲實為新的開端,讓人不免有着意猶未盡的失落。

當然,對於我們中國的閱讀者而言,對瑪格麗特•邁爾斯的這種基督教思想史仍然應該持有批判之批判的態度,必須了解其固有的基督教信仰之前提,有必要加以科學、客觀的宗教學研究之解讀。我們在對之鑑賞時眼光需犀利,思考要睿智,有必要把握好古今對話、中外比較的尺度和分寸,從而以這種批判性審視來達到借鑑、警醒之效。基督教與中國的交往歷史極為曲折、複雜,思想家如何反思、評說這一歷史,基督教思想史在其中國曆程中的折射,也都是我們在閱讀這部著作時應該具有的問題意識。

中央編譯出版社讓我找人翻譯這部著作時,我曾對原著浮光掠影,匆匆翻閱,雖然沒有細讀和太深的印象,卻已感受到其新穎、獨特,尤其領略到女性學者寫作基督教思想史的不凡視角和獨有筆觸。為此,我想,也應該找一位中國女性學者來翻譯此書,可能會有更好的呼應,更到位的互動,也更能注意到其細微、精妙之處。基於這種考慮,翻譯此書的任務就交到了楊華明博士的手上。在此之前,她已用女性的視角及文筆來研究基督教思想,並撰寫、出版了相關論著。而讓她翻譯這部女性學者的思想史著作,自然會得到更好的心領神會,在表達女性思想特有的微妙時亦更能傳神會意,寫出點睛之筆。為了譯好此書,楊華明博士曾在美國伯克利專門找到瑪格麗特•邁爾斯教授商討、請教,故而實現了其面晤與神交的並重。從擺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譯作來看,我認為楊華明博士已經較為圓滿地完成了這一任務。正如瑪格麗特•邁爾斯在其著作中所強調的那樣,唯有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呼應與互動方能使思想史的敘述達到平衡,李林博士也為這部譯著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與楊華明博士共同承擔了此書的翻譯工作,其雋永、古雅的翻譯文風為這部譯著增色不少。同時,他的比較宗教學研究背景也增加了這部譯著的開放性與超越性,顯示出基督教思想史不僅是一項「圈內人」從事的闡釋性研究,更是「局外人」可以涉足的客觀性研究。因而,這部譯著是這對博士伉儷共同努力、精誠合作的產物。其譯文流暢、精緻,翻譯頗為準確、到位,讓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超越了語言之限而感到自然、輕鬆。為此,我想特別推薦這一譯著,邀請大家以一種學術性、批判性的審視來共享這一思想之旅。

作者介紹

瑪格麗特·邁爾斯(Margaret R. Miles),神學教授,美國當代基督教歷史學家,伯克利聯合神學研究院退休教授。曾在哈佛神學院教授基督教思想史長達20年。她的作品有《普羅提諾論身體和美貌》《為生活閱讀》《看見的和相信的》《欲望和愉悅:重讀奧古斯丁〈懺悔錄〉》《實踐基督教》《肉身的理性:女性赤裸和西方基督教的宗教含義》。

目錄

致謝1

中譯本序言 卓新平2

前言7

地圖列表9

序曲:肉身與道

1一部兼容並包的歷史

2肉身成道

3道成肉身

4方法論

5結論

第一章 源起與初建:基督教的開端

1羅馬基督徒

2初代神學家

3教會的建立

第二章 包容與排外:四世紀的基督教

1「我們眼睛所見的」

2禁慾修道主義

3基督論之爭

4教會與帝國

5神學爭端的平息

第三章 道之肉身化:中世紀的基督教

1東方正教

2中世紀早期的西方教會

39、10世紀的西方教會

4早期經院主義道成肉身:基督教思想史目錄

第四章 經院神學觀:中世紀西方教會

112世紀的神學、經院主義與敬虔

213世紀:神學與自然世界

3托馬斯•阿奎納

4哥特式教堂

插曲

第五章 死亡與肉身:十四世紀西方教會

1中世紀後期的英國神秘主義

2德國神秘主義

3意大利與佛蘭德神秘主義

414世紀的唯實論與唯名論之爭

5中世紀的敬虔與異端

第六章 肉身的受難:十五世紀基督教

1公會議至上運動

2意大利:15世紀的布道

3英格蘭:約翰•威克里夫和羅拉德派

4波希米亞的改革

5埃森海姆的祭壇組畫

6伊拉斯謨與路德論人的地位

第七章 肉身的更新:十六世紀基督教(上)

1路德神學

2激進改革派

3加爾文神學

416世紀晚期新教的發展

第八章 肉身的更新:十六世紀基督教(下)

116世紀的女性

2羅馬公教會改革

3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宗教改革

第九章 理性與激情:十七世紀基督教

1笛卡爾與懷疑論

217世紀法國基督教

3意大利巴洛克藝術

417世紀英國基督教

5德國敬虔主義

6加拿大與美洲基督教

第十章 靈魂與肉身:十八世紀基督教

118世紀的敬虔主義與奮興運動

2自然神論與正統派

318世紀的法國宗教終曲:道成肉身

參考書目

索引

視頻

道成肉身 相關視頻

01道成肉身的含義
01道成肉身的含義

參考文獻

  1. 宗教文化:什麼是基督教,第一星座網,2015-02-05
  2. 哲學思辨的四個步驟,簡書,201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