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6/68/%E9%81%97%E4%BC%A0%E8%B5%84%E6%BA%90%E4%B8%8E%E8%BF%9B%E5%8C%96%E5%9B%BD%E5%AE%B6%E9%87%8D%E7%82%B9%E5%AE%9E%E9%AA%8C%E5%AE%A4.jpeg)
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實驗室是在1990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細胞與分子進化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起來的。
簡要概況
實驗室立足西南地區多樣化的少數民族和豐富的動物遺傳資源,在已有進化生物學研究的深厚積累基礎上,結合國家需求和國際相關學科前沿的發展態勢,通過加強我國對遺傳資源這一戰略資源的基礎性研究,促進遺傳、發育和進化的交叉和統一研究,拓展對生物進化中功能發生和演化的研究,旨在有力地推動我國在遺傳多樣性、進化基因組學和進化發育領域的發展,為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為我國生物、醫學和醫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通過發展新的學科生長點,旨在成為我國遺傳資源與進化研究的中心,並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從而帶動和引領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揮特色和優勢,向國際同類一流研究所全面邁進。
研究領域
1、遺傳資源多樣性的演化與保護:進一步收集遺傳資源,特別是我國西南地區豐富的少數民族和動物的遺傳資源,研究遺傳資源(多樣性) 的形成和演變的規律,尤其是珍稀物種[1]的瀕危機制及其保護策略、野生和家養動物遺傳資源的多樣性和馴化演變關係,為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2、基因與基因組的進化:以不同關鍵進化地位的生物類群為研究對象,研究基因起源和進化的規律、基因適應性進化對環境適應的意義、基因功能途徑和網絡的進化模式、基因家族結構與功能演變的基礎及其進化的模式和機制、基因組的起源與進化,探討基因、基因家族和基因組的結構、功能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形成機制和進化規律;
3、遺傳發育與進化:通過對近緣物種和不同進化地位的代表類群(如昆蟲、頭索動物、兩棲類和哺乳類等) 發育調控機制的比較研究,在不同進化水平分析物種演化的發育生物學機制,如新基因、新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對物種形態演化與適應性的貢獻。
學術團隊
實驗室目前的11位研究組長(PI) 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引進人才2名、中國科學院中德馬普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獲得者4名。現有技術輔助人員23人,研究生近100名。擁有碩士、博士點和博士後工作站。
視頻
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珍稀瀕危植物,搜狐,2018-04-13
-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