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山那寺那些人(許建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山那寺那些人》中國當代作家許建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山那寺那些人

閩南的山不在高,有廟則興,有仙則靈。

適逢周末小雪節氣,我們逃離城鎮的喧囂,遠道尋覓山川之美。途經鋤山村,偶遇來自晉江的柯老伯問路,已近八十高齡的柯老伯精神矍鑠,自訴一個人一路騎着摩托車獨自奔着妙高山而來,大夥樂得結伴同行。

山間十八盤古道蜿蜒,穿越山巒,百餘畝茶園層層疊疊,鬱鬱蔥蔥,浮現眼前,一排排櫻花樹葉落無聲,靜待來春。

翻過茶林,轉眼就到妙高山巔。妙高山地處翔安(原同安)、南安二邑交界,海拔五百米,山巔常年雲霧繚繞。高高的石質台基上,端莊典雅的五開間殿宇,重檐歇山頂,四面環廊,坐北朝南,屹立山間。

據寺院《妙高山佛國寺重建碑記》《宏輝上人事略》碑載:佛國寺清末民國初期由釋會機創建。會機法師,南安朴兜鄉人,俗姓呂。清宣統三年(1911),會機因了悟世間無常,於南安楊梅山雪峰寺披剃出家,受戒於佛化法師,得法於喜慶禪師,與會泉法師為法門兄弟。他常往返水頭及同安(今翔安)間,過妙高山,常遇山頭佛光閃爍,遂發願要在山上建造佛剎,以弘法利生。不久,募建小寺於妙高山,命名為「佛國寺」。民國二十二年(1933),會機收受宏輝為徒。宏輝為紀念其落髮祖庭,決心募化重建,在當地信眾支持,宏輝上人以九十高齡飄洋過海,募集巨資,於1996年10月動工,重建佛國寺,1999年中秋告竣。殿中供奉的釋迦牟尼玉佛由上人自新加坡請回,故稱為玉佛寶殿。

寺中志願者吳女士帶着我們品茗茶敘。最獨特的當屬寺中的「妙高山佛國寺禪茶」,這裡的高山茶,喝着甘甜山泉水,聽着古寺佛國音,享着登高望遠景待遇,吹着自在八面山風,飽嘗幾口,清香耐泡,唇齒留香。人到中年的吳女士長居寺中擔任志願者,如此清心寡欲的世外桃源生活,不知不覺已十多年過去了,她喜歡妙高山的朝陽、迷戀它的落日,纏綿它的雲霧。吳女士尤其熱衷於用手機抖音短視頻記錄妙高山的美……這一切,都讓我們塵世間的俗人羨慕不已。

透過圍牆拱門眺望,不遠處鴻漸山一峰獨攬。山腳下就是著名的泉廈交界地小盈嶺。南明時期的「小盈嶺大捷」戰役歷歷在目。

永曆五年(1651年),南明軍先後取得海澄磁龜、漳浦錢山大捷,清廷惱羞成怒。十一月,清軍派遣福建陸路提督楊名高率數千騎兵與步兵南下,增援漳州王邦俊部。由於清軍南援漳州,延平王鄭成功率領所部,渡海峽,駐紮小盈嶺。清軍一路由鴻漸山迂迴到鄭軍後側,分兵三路向小盈嶺發起進攻,企圖合圍全殲明軍。鄭成功身先士卒,指揮明軍奮勇殺敵,清軍全線潰敗,狼狽而逃。是役,小盈嶺血流成河,清廷大敗,明軍大捷,全軍士氣大振,一代英雄鄭成功更是熱淚盈眶……

鴻漸山喧囂的歷史逐漸遠去,它和如今妙高山佛國寺寧靜的現狀古今對話,形成鮮明的時空對比。

吳女士提議我們去參觀住持法師的書齋。方方正正的白牆,庭前屋後點點花朵點綴其間,空中浮雲渲染着碧空如洗的藍天,移步換景各有不同,方寸之間盡顯禪意。鴻山寺住持法雲法師於2011年接管佛國寺,他常居寺中頌經弘法、閉關修煉。我們來的不巧,無緣當面拜訪。畢業於閩南佛學院的法雲法師,精通佛法長於書法,案桌上紙墨余香,懸於書屋中的手書正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筆鋒中正雋秀,頗具大家風範。在法師的習字草稿中,我們看到了他臨摹弘一大師的「弘體」書法,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此時,寺前相思林中,一路騎着摩托車跟隨的柯老伯,在林中歡快地唱起《送別》的歌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一邊欣賞臨摹的弘一大師書法,一邊聆聽高僧譜寫的名曲,感嘆人生的不同境界,已近八十高齡的柯老伯,老驥伏櫪,騎着足下一摩托車,每日歡樂穿行閩南,遊歷放歌山水之間,享受別樣充實的晚年生活,不禁讓我們整日沉溺於市井人生的中年人赧顏。

話別同齡人,惜別妙高山,來到山腳下楓仔林。六十出頭的何老村長,一直留守村莊,演繹不同的農家田園生活。何老的兒孫們都搬離到鎮上居住了,一家人只能在逢年過節時團聚,老何獨守着老房子,他和僅剩的袖珍自然村裡的幾戶人家一樣,從不孤獨,反而活得悠然自得。房前成片的果林、成群的牲畜、嗡嗡作響的蜂巢、上竄下跳的塘中魚兒,是老何忠實的伴侶。庭院上高懸的彎月,時時照亮他充實滿足的內心。隔三差五,老何會坐上直通的公交車,把養得肥肥胖胖的雞鴨鵝拉到集鎮兜售,獲得的收入足以保證他在山村衣食無憂。世外桃源般的老年生活,何村長不留遺憾。

穿越妙高山,拜謁佛國寺,偶遇中年、老年、晚年那些人和那些事,敬佩耄耋宏輝上人以九十高齡重興寺院壯舉,感悟人生百味。

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或宦海商涯,或高官厚祿,或終生職員,或務工謀生,或混居市井,一切隨緣,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人到中年,身在江湖,卻不由己;人到中年,心有所累,踏實奮進,盡力而為,方得無怨無悔。[1]

作者簡介

許建軍,男,籍貫:福建南安石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