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邵陽北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邵陽北塔位於中國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在資江和邵水匯流的北岸,與東塔遙相對峙,又與砥柱磯上的亭外亭隔江相望[1]

歷史

北塔於明朝隆慶四年(1570年)開始籌建,三年後萬曆元年(1573年)正式動工,萬曆十年竣工。 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0月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撥款進行了維修。

結構

塔高26米,七層磚石結構,一至三層塔檐斗拱皆鑲以精磨片石,瓦面配有蓮花圖案。塔頂以三個疊立的鐵質寶瓶組成塔剎,抗日戰爭日軍空襲時一鐵寶瓶被震落。每層的檐角原配有銅鈴

來源

建塔源自天竺之國。然而中國化的塔的建築,已不限於宗教之義,它成為裝點江山和城市文化的象徵。明萬曆年間南京禮部尚書邵陽人車大任所撰《北塔》載,修建北塔的原因,是因「寶慶府城之東北二里許,資江邵水二水匯流其間,一折而北,地勢低矮空曠,以形家言,宜建塔鎮之,以培風水而振人文」。北塔建成後,在塔的附近又建有北塔寺和無念閣,相傳明代高僧鎮江人大錯和尚錢邦芑(音「起」)曾在此靜養。因此,這裡在明清時期又曾是一個佛教活動場所。而今它雄立資江北岸,不失為寶慶古城一大人文勝景。

建築風格

建塔源自天竺之國。然而中國化的塔的建築,已不限於宗教之義,它成為裝點江山和城市文化的象徵。明萬曆年間南京禮部尚書邵陽人車大任所撰《北塔》載,修建北塔的原因,是因「寶慶府城之東北二里許,資江邵水二水匯流其間,一折而北,地勢低矮空曠,以形家言,宜建塔鎮之,以培風水而振人文」。

人文勝景

北塔建成後,在塔的附近又建有北塔寺和無念閣,相傳明代高僧鎮江人大錯和尚錢邦芑(音「起」)曾在此靜養。因此,這裡在明清時期又曾是一個佛教活動場所。而今它雄立資江北岸,不失為寶慶古城一大人文勝景。

北塔處於資邵二水匯合處下游,既與東塔對峙,又與對岸砥柱磯上亭外亭和關聖殿等古建築隔江相望,形成一幅絕妙圖畫,素有「天開畫圖」之稱。

清人吳德襄亭外亭聯云:帶鐘聲穿樹去;移塔影過江來,把這一如詩如畫的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塔北碧水茫茫,襯托着北塔雄姿,真是另有一番情趣[2]

江流千古,塔影千古。經歷400餘年的北塔,雄姿依然。

一級保護

如今,邵陽市人民政府已規劃以北塔為中心修建北塔公園,市委、市政府已將北塔周圍400多畝土地劃為北塔公園用地,並劃撥30餘畝土地作為北塔文物保護用地,將北塔及其保護範圍列為一級保護區。北塔公園和北塔文物保護區內的配套設施正在加緊建設。環境優雅的北塔保護區將成為人們休閒的好去處。

視頻

邵陽北塔 相關視頻

邵陽最美北塔區
邵陽北塔城市影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