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郁離子·靳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伯溫(世哲學集)原圖鏈接來自 網易 的圖片

郁離子·靳尚》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 第八卷。

原文

屈子謂楚襄王曰:「王之所以愛靳尚者,謂其善任使令與?夫國王國,民王民也,靳子有事焉,非王言不獲,是楚人之聽於靳子也,以王故。然則靳子無王不可也,而王亦何賴於靳子哉?今王委國靳子,食不由靳子則不甘於口,衣不繇靳子則不安於體,出號令不繇靳子則王心惘然以為不足,臣竊惑焉。昔商王受之任蜚廉、惡來輩也,惟王之所欲而奉之,揣王之心,度王之意,多方以迎合,自以為大忠於王,而不知為王集天下之怒,牧野之聚,王亡而身與之俱,亦何益哉?今靳子不鑒往轍,而王蠱是裕。王忱有德令,則靳子收其恩,曰:『余實為之。』民弗堪命,則曰:『余將若王何?』利究於下,而怨歸於上。臣恐楚國之非王國也。」襄王大怒,放屈子湘江之源。屈子去楚,楚乃大弱於秦。

譯文

屈原對楚襄王說:「大王寵愛靳的原因是認為他善於承擔所委派的使命嗎?那楚國是大王的國家,百姓是大王的百姓。靳子有事了,不是大王說話就不能獲得成功,這樣楚國人聽從靳子的話,就是因為有大王的緣故。既然這樣,靳子沒有大王不可以,而大王對靳子又有什麼可依賴的呢?現在大王把楚國委託給靳子管,食物不由靳子經手就不可口,衣服不由靳子管,就不能合體,發布號令不由靳子過目,就感到惘然有所失,以為不足,對此我個人感到疑惑不解了。從前商紂王所信任的是蜚廉、惡來之輩,只要是君王想得到的,他們就奉獻給他,他們揣摸君王的心理,仨量君王的意圖,從多方面來迎合他,自己認為對君王很忠,但卻不知道給君王聚集了天下的怨怒。牧野之民聚集起來,君王滅亡而自已一起滅亡,又有什麼好處呢?如今靳子不借鑑以往的教訓,而大王卻被他的這一套手法所誘惑。大王用真誠的心發布的德令,而靳子卻竊取那恩德,說:『迏實際是我做的。』百姓一旦不堪受命,他就說:『我將能把大王怎麼樣?』好處歸於下面,怨恨卻歸於上面,我擔心這樣下去楚國就不是大王的國家了。」楚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放逐到湘江的源頭,屈原離開楚國國都,楚國就大大地弱於秦國了。

寓意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不聽忠言,不辨忠奸,親小人而遠君子,將會導致眾叛親離,自取其禍。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劉基於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2]。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視頻

郁離子·靳尚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