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酬張少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酬張少府》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酬張少府》是唐代詩人王維酬答友人張少府的作品。[1]

此詩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着詩人偉大抱負不能實現的矛盾苦悶心情。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渾成,物我兩忘,以動寫靜,為高人達士作了傳神的寫照。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韻味。全詩着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寫自己對閒適生活的快意,並表示自己對天地間的大道理有所領悟,已經能超然物外,從表面上看似乎很達觀,但從詩意中,還是透露出一點點失落、苦悶的氣息。

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是王維寫給張少府(張九齡)的作品。從題目冠以「酬」字看,當是張少府先有詩相贈,王維再寫此詩為酬。王維早年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張九齡為相時,他曾是張的政治主張的擁護者,並受到張的提拔和器重。張為李林甫排擠罷相,代表着玄宗開明政治的終結。「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資治通鑑》)張被遠貶,王維十分沮喪,曾寄詩九齡,表示對朝政失望,從此將歸隱山林。此後他雖然依舊在朝作官,官職還有所升遷,但他的內心是矛盾而痛苦的,他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並更加篤信佛教,以此求得精神的慰藉和解脫。此詩就反映了他的這種精神狀態,既不想同流合污,只好潔身自愛,走隱逸之路。[2]

作品原文

酬張少府⑴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白話譯文

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

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

寬解衣帶對着松風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

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

詞句注釋

⑴酬:以詩詞酬答。張少府:當指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遭李林甫排擠罷相。少府,唐人稱縣尉為少府。從「君問窮通理」句看,張少府亦是詩人同道之人。

⑵晚年:年老之時。唐包佶《發襄陽後卻寄公安人》詩:「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風塵。」唯:亦寫作「惟」,只。好(hào):愛好。

⑶自顧:自念;自視。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李善註:「鄭玄《毛詩箋》曰:『顧,念也。』」長策:猶良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靡斃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

⑷空知:徒然知道。舊林:指禽鳥往日棲息之所。這裡比喻舊日曾經隱居的園林。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⑸吹解帶:吹着詩人寬解衣帶時的閒散心情。解帶,表示熟不拘禮,或表示閒適。《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

⑹「君問」兩句:這是勸張少府達觀,也即要他像漁樵那樣,不因窮通而有得失之患。君:一作「若」。窮:不能當官。通:能當官。理:道理。漁歌:隱士的歌。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而言。」浦深:河岸的深處。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詩開頭就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靜、萬事皆不關心的心態,看似達觀,實則表露出詩人遠大抱負無法實現的無奈情緒。說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靜,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了,乍一看,生活態度消極之至,但這是表面現象。仔細推求起來,這「唯好靜」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確實「只」好靜。二是「動」不了才「只得」好靜。三是顯示出極端消極的生活態度。既不寫中年、早年「惟好靜」,卻寫晚年變得「惟好靜」,耐人尋味。如細細品味,不難發現此中包含着心靈的隱痛。

頷聯緊承首聯,「自顧無長策」道出詩人理想的破滅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現實面前,深感無能為力。既然理想無法實現,就只好另尋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條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場,放波山水,歸隱田園,「空知返舊林」。一個「空」字,包含着幾多酸楚與感慨!此兩句亦透露了一個中年消息。王維此時雖任京官,但對朝政已經完全失望,開始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他此時內心的真實寫照。

王維早年,懷有政治抱負的雄心,在張九齡任相時,他對現實充滿希望。然而,沒過多久,張九齡罷相貶官,朝政大權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貞正直之士一個個受到排斥、打擊,政治局面日趨黑暗,王維的理想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願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自顧無長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悶的反映。他表面上說自己無能,骨子裡隱含着牢騷。儘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未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了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加深了。對於這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來說,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了。「空知返舊林」意謂:理想落空,歸隱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靜的外表下,內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還是依稀可辨的。

頸聯寫的是詩人歸隱「舊林」後的通送適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閒適所取代。擺脫了仕宦的種種壓力,詩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這恬淡閒適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詩人肯定、讚賞那種「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實際上是他在苦悶之中追求精神解脫的一種表現。這既含有消極因素,又含有與官場生活相對照、隱示厭惡與否定官場生活的意味。

「松風」、「山月」均含有高潔之意。王維追求這種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說他逃避現實也罷,自我麻醉也罷,無論如何,總比同流合污、隨波逐流好。詩人在前面四句抒寫胸臆之後,抓住隱逸生活的兩個典型細節加以描繪,展現了一幅鮮明生動的形象畫面,將「松風」、「山月」都寫得似通人意,情與景相生,意和境相諧,主客觀融為一體,這就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

尾聯詩人借答張少府,用《楚辭·漁父》的結意現出詩人企羨漁父悠然獨居,不問人間窮通。歌入浦,以不答為咎,合不盡之意於言外。「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照應了「酬」字;同時,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問我窮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漁歌向河浦的深處去了。末句含蓄蘊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說:世事如此,還問什麼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畫面,用它來結束全詩,可真有點「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的「神韻」。王維避免對當世發表議論,隱約其詞,似乎在說:通則顯,窮則隱,豁達者無可無不可,何必以窮通為懷。而聯繫上文來看,又似乎在說:世事如此,還問什麼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這就帶有一些與現實不合作的意味了。

從表面上看,詩人顯得很達觀。可是,這種對萬事不關心的態度,正是一種抑鬱不滿情緒的表現,字裡行間流露出不得已的苦悶,說明了詩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滅的產物。「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兩句含義是非常深永的。他沒有回天之力,又不願同流合污,只能潔身隱遁。他又故意用輕鬆的筆調描寫隱居之樂,並對友人說「君問窮能理,漁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領悟了人生的真諦,表現出詩人不願與統治者合作的態度,語言含蓄有致,發人深思。詩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畫面,含蓄而富有韻味,耐人咀嚼,發人深思,正是這樣一種妙結。

名家點評

明代李沂《唐詩援》:意思閒暢,筆端高妙,此是右丞第一等詩,不當於一字一句求之。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云:妙在酬答,只似一首閒居詩,然右丞廟堂詩亦皆是閒居。譚云:妙絕(尾聯下)。

明代唐汝詢《匯編唐詩十集》:唐云:廟堂酬答亦多不切閒居者,鍾自不採耳。

清代焦袁熹《此木軒論詩匯編》:「自顧無長策,空自返舊林」,無一毫作偽,無一毫詭秘。

清代屈復《唐詩成法》:一二後即當接「松風」、「山月」,卻橫插「自顧」二句,意遂深厚。

清代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注》:宕開收,言不盡意,此亦一法(「漁歌」句下)。顧云:末酬張少府用《離騷·漁父》篇意,俊逸。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收束或放開一步,或宕出遠神,或本位收住……王右丞「君問窮通理,漁歌人浦深」,從「解帶」、「彈琴」宕出遠神也。結意以不答答之。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悠然神遠(「松風」句下)。

清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起接四句一氣,下承「舊林」,轉結到「酬」字意,興趣最遠。理會了徹,隨口都成靈籟。

清代張謙宜《緄齋詩談》:「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含一篇之脈,此方是起法。三、四虛承,五、六實地,用筆淺深俱到,章法之妙也。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 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緻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視頻

王維創作風格

中華詩詞鑑賞:酬張少府 王維

參考資料

  1. 《酬張少府》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