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採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採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

作品名稱: 《採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採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1]

上片說愛妻亡故之後,每逢良辰,離情滿懷;下片企盼碧落重逢,而今生無奈,便覺滿紙蕭索。全詞表現出詞人對於逝去的人事,無能為力,又百般苦痛的感情。

此詞為悼亡之作。納蘭妻盧氏病逝於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這首詞應作於盧氏亡後數年,和《琵琶仙·中秋》可能是同時之作。納蘭愛妻盧氏的去世,在納蘭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納蘭性德因思念自己的妻子盧氏而寫下了這首詞。

詩詞正文

文學賞析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上片前二句因離情而責怪月亮:是誰讓天字中的月兒變得那麼皎潔明亮。難道他沒有看到我的離情惆悵嗎,詞人惱月照人,又增"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這種借月以表達懷念之情的作法與蘇東坡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朱淑真的"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有異曲同工之妙。"莫說離情,但值涼宵總淚零"。接下二句,寫這種離情已不堪提起,每到涼夜,總耍使人傷心落淚。只是反反覆覆地說離情,而不說明是怎樣的離情。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直至下片的"碧落重相見",才知道先前所說之離情,並非一般之生離,而是悽然斷腸的死別。自居易長恨歌》詩里有"上窮碧落下黃泉,麗處茫茫皆不見"之語,是說貴妃死後,明皇命方士通天徹地去尋。容若作此語。說明愛人亡故。然而就算碧落重逢。也正如李商隱馬嵬》詩中所說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即使能夠重見,已不是今生的事了。至於今生呢,偏偏在憂愁之時總會想你。

"剛作愁時又憶卿"。語簡情深,哀婉之處動人心魄。愁上澆愁,苦上加苦。容若心思之悽惋低徊,由此亦可見一斑。既然無力逃脫記憶的深淵,他也只能尋求一些希冀,今生最想實現的事情,不過是再見一面,再走一遭,卻已是天上人間。納蘭明白,只應碧落,才有重見的可能,可今生,又如何去到那裡啊。她依然消失人世,他只能遙望不舍。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東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張秉戌《納蘭詞箋注》:"愛妻的早亡使詩人無日不傷悲,特別是會逢良辰美景之時,他更是痛苦難耐了。所以此時他正逢高天朗月,其淒懷又起,悵恨悠悠了。此系上片所抒之情景。下片轉入痴想,料想應與亡妻天上重見,然而怎可實現呢,於是又轉念自解,那豈是今生可得,故而還是回到現實中來苦受煎熬,愁上添愁了。"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2]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3]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清詞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