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 採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採訪》中國當代作家習習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採訪

我在村里採訪的時候,村民對屠呦呦的事並不是十分熱衷似乎這與他們的祖先沒有多大的聯繫。可是,一問及祖先給他們留下了什麼,他們用與祖先(史冊上的畫像)酷似的面貌淡然一笑,只是拿眼睛看了看了天,再瞧了瞧了地。我詢問了村幹部、鎮幹部,他們也學着村民的樣子,看了天,瞧了地。這時,該輪到我臉紅了。瞧我這情商,哪有比天、地、人更大的財富呢?

村裡的村民,不管是種地的還是做幹部經商的,一個個儒雅有致,都有儒學的滋養。據考據,這一族的周氏始祖,是元朝貴族高官,曾任中書左丞相,後因時勢混亂,其子改姓周名茂,成為東岙望族周弁後世族人。周弁祖居寧海一市鎮東岙村,他好學聖賢書,讀書每通宵達旦不息,成為寧海縣史上第一位進士,七個兒子也先後登進士第,是寧海縣歷史上有名的一門八進士。

再看看這棵古樟。它原來是墳頭樹,死了先人,在墳前種一棵樹,墳在樹在,體現的是天人合一。樹是天,墳是人,既尊了天意,又盡了孝道。尊天是道,盡孝是儒。村里一位長者說,村里原先還有一棵古楓、一棵古沙朴、一棵古柏,都巨大無比,卻因前些年樹下的墳墓遷移異地而枯亡。村口匯集的兩條小溪,其實一條是砩水,它引自村旁常年不涸的白溪。砩如堰,就如着名的都江堰、它山堰,就是在大溪大河上拋石築成一段不封河的攔水堤,將提高水位的溪水引進高地。這個在上千年前就已經成熟的水利技術砩與現代的築壩做水庫有本質上的不同,砩只是引導分流一些水作為水利,而現代的水庫是完全攔截。村裡的砩既體現了尊天地的道,也應了儒家的中庸不極端。

古樟不孤獨。因為村里人人想種樹。20年前,村裡有了一個規矩,每個老人每年種兩棵樹。黨員說,我們也兩棵。年年種樹,現在村莊的角角落落全是參天大樹,家家的道地(院子)也全是花木。我繞着村莊走了一圈,一直籠罩在綠蔭和花香中。真真宜人養生哪!

古樟下,牛走過,狗走過,羊走過,豬走過,人走過。2006年起,這裡不斷走過一個人影,矮矮的身子圓圓的臉就如古樟,她叫周芳,1983年生人,嫩得出水,外來媳婦。公婆有病在身,姐姐雖嫁在近村,卻是智障。老公外出打工,哥嫂一家也外出打工,她辭了工一個人撐起這個家。公婆聽不懂普通話,她學本地話。婚後第二年,兒子出生,婆婆中風癱瘓在床,不過幾年,患肺氣腫的公公病情突然加重住院。她沒有半點怨言,幫公公婆婆穿衣、梳頭、擦身、倒尿,照顧兒子……就這樣,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周芳的日子過得如同陀螺,一直在那裡轉。別人問她累不累,她答,累,但孝順是義務,我盡的是人道。這樣的賢孝媳婦在全村不止一個。人道即天道。天道酬人。

[1]

作者簡介

習習,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